腾讯面试
身在职场,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自信,能够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保持积极的心态向前进。
首先抱歉,这名字实在太太太骗点击率了&评论批评中英交杂阅读不畅以后会注意~, 但还算用心写的希望你可以看下去~
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写给面试官,下篇写给面试者,很有可能未来你会坐在面试桌子的两边,所以建议你都读~
我是在腾讯工作,但不是HR也不是什么“官”儿,是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经理是职位不是职称)。
只是从去年开始帮组里承担一些面试招聘新人的工作,积累了一点不成熟的野路子经验,作为一个曾今的面试者和现在的面试官,可以体味你的心情,秉持开放的心态以另外一个角度去给到面试者实用的建议。
为什么你需要读这篇文章?
作为面试官: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已经面试别人了,我看好点开文章的你哦,里面有我精心准备的面试官道法术,你以后一定会用到!
作为面试者:可以看下面试官综合考虑的点,如何修炼好内功在此基础上给出招式建议,文章结尾有我为你精心挑选的腾讯岗位内推机会,你不要错过!~
说明:在我看来,套路永远比不上真诚,刻意训练永远比不上浑然天成。一个面试者可能通过训练可以让我很欣赏,但是思想的碰撞和火花是需要双方的运气的,我永远欢迎那些特别的outliers!以下的经验总结和建议都带有我个人色彩,希望大家可以带有批判性的思维去看。虽然有偏颇但我觉得也值得被表达,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上篇:给面试官准备的道术法
这一段是写给面试官看的,招人这件事如果要放在重要和紧急的四象限中,我会放在重要不紧急的象限。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案例古已有之,人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公司。面试是一个平等的互选流程,在面试者用心准备的同时,面试官有责任和必要也去花时间去提前准备。
面试值得被当成一个重要的项目去管理!
1. 道:是规则、自然法则,上乘
这一段是写给面试官看的,如果要放在重要和紧急的四象限中,我会放在重要不紧急的象限。
在写职位描述的时候一般会有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两个方面,不需要写千篇一律的什么对工作有责任心,熟悉office 软件那些101基本技能,也去掉会把人吓走的什么5年工作经验以上,建模能力什么的。水涨船高,标准提高了精准定向多了,要记住你的曝光范围就会小了。
职位描述是你和候选人产生联系和初次“见面”的机会。尽量把岗位描述的精简、准确、有吸引力!
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总体来说就是求同存异吧,求同:求一定是对项目感兴趣和有能力的人;存异:欣赏新同事带来的新鲜血液、独特性和不一样的技能点。归根到底是对一个人价值观、专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考察~
(2)面试是一个平等的双向选择
虽然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可能是买方市场也可能是卖方市场,但是也不是个强买强卖的事~希望作为面试官的你可以不要摆谱,尊重面试人。不要因为别人的资历比较浅就显示出高傲的样子,我相信谦逊的人会走得比较远。
你有没有在面试前去认真的看候选人的简历?能不能叫出候选人的名字?能不能从简历中大概判断下一步需要对哪个点深入问?如果没有,那你也需要好好做研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让面试成为一个过场,珍惜彼此的时间~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制造出一些轻松的氛围,因为轻松的状态下人会表现的更真实,对面试者的评估也会更准确。
(3)抛弃偏见和标签
学历、地域、年龄、性别等确实是我们快速形成判断、打标签的因素,但经验往往会害人,还是要给人深入了解的机会。我见过不喜欢吃辣的湖南人,小学毕业却很牛X的创业者、顶级MBA毕业却不怎么样的人、年龄很大还能劈叉的老人。当然评价一定是带有立场的,有的时候一个岗位不是需要最优秀的人,而是最合适的人。
同样的,我会给那些35+以上决定南下的“老男人”(这么写会被打死吗-)、一直在硬件行业工作想进入软件行业、在上一家公司考评不好..的人面试的机会。而且聊的过程中,总是能意外的发现闪光点。面试官,在你幸运的找到职业方向的同时,也要知道别人可能运气和资源都没有你好~
2. 法:是方法、法理,中乘
(1)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
面试分为结构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常规性问题,非结构化面试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非常规性问题。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非结构化中的漫谈法,看着简历问到哪是哪。非结构化面试这种面试可事先准备一些重要的问题,面试中根据情况随时发问。非结构化面试则没有固定的面谈程序,面谈者提问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面谈者的兴趣和现场应试者的回答
(2)如何找简历
借助公司的招聘网站和HR、猎头资源
互联网垂直网站上注册账号找简历:拉钩、猎聘、linkedin
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在自己和朋友的校友群、原来的离职工作群以及朋友圈、公众号…
行业交流群、行业交流大会
3. 术:是在规则体系指导下具体操作方法
(1)岗位链接和推荐描述要时刻准备着
收藏好转发wording、手机版的岗位链接,时刻准备发出去~~
xx招聘xx拉~这是我们的岗位介绍链接blabla 我觉得我们岗位核心需要的技能是…..如果你感兴趣并且觉得自己的匹配度可以的话请联系ixx哦~~
工作职责:xxx
工作要求:xxxx
图:自制的面试注意事项,还在迭代完善
(2)面试前:加微信方便后续沟通
大家可能会觉得微信还是比较私人的沟通工具,但是微信真的很方便啊!消息的触达效率、消息的丰富性以及拉群沟通等功能都是其他工具很难比拟的(毕竟是我司的产品哈哈)
打电话过去约时间:简单说明自己的业务和约的时间点,约加微信方便之后的流程,说明加好友要备注姓名 (需要备注真实姓名、有顾虑的话你也可以分组标签。)加了微信后:再发一遍岗位信息和面试的时间提醒、时间调整及时说明
(3)面试中
灵活应变,针对你需要考察的一些敏感问题旁敲侧击,曾听一个HR朋友跟我开玩笑说如果他们想知道一个面试者是不是单身,不会问你有没有男(女)朋友,而是问周末去干嘛啊这种话题,当然了,严重反对职场性别和婚姻状态歧视!
图:自制的面试题库,还在迭代完善中
面试中如果是电话面试,我习惯带耳机解放双手,同时把面试的notes及时记下来作为后续评估的依据。
(4)面试后
灵活应变,针对你需要考察的问题旁敲侧击,曾听一个HR朋友跟我开玩笑说如果他们想知道一个面试者是不是单身,不会问你有没有男(女)朋友,而是问周末去干嘛啊这种话题,当然了,严重反对职场性别和婚姻状态歧视!
图:我简单总结的岗位核心能力、优先级和候选者的得分
建议大家建一个简单的简历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面试结果,说不定你们未来会一起共事~
既然是项目管理,那么你就有责任对每一个面试者负责,去跟进每个候选人的情况,及时反馈推进到下一轮或者终止面试。在需要更多信息前,建议可以微信沟通拿到一些非敏感的面试者过往的需求文档、原型图或者输出作为评估。
如果觉得面试者不FIT,我希望作为面试官你可以给人家一个答复,因为人家也付出了时间和成本,他们的名字值得被记住,他们值得被感谢!~
下篇:写给求职者
下篇是写给求职者的,虽然这里称你们为“求”职者,但是你要谨记,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工作不是“求”来的,求也求不来,很多时候不聘用你仅仅是因为你运气不好而已。If you don’t have option A, then Let’skick the shit out of option B, 永远有和相信自己会有一个option B,尽人事,听天命,然后心里狠狠地给面试官丢下一句话,不录取我是你们的损失!
在前面还要说的是,真诚永远大于套路,面试官可能很快忘记你做了什么,但是TA往往忘不了你在TA心中留下的感觉。
要我说一个理想的腾讯人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我在腾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开放的心态:主动寻找mentor或者有能力的话去coach别人
主人翁的心态:有承担责任的态度,就算是实习生,交给你的东西也要从头到尾的做好,主动去了解更多、做更好
做好基本好就是不好:永远想着这件事可以如何做的更好,under-promise and over-delivery
完成比完美重要,战线能拖得短一点就短一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快速迭代收到反馈马上迭代,及时check in and out,反馈期望值、风险、情绪、进度。
学会倾听和谦卑: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急于表达和miss掉一些信息得出的表达结论非常有误导性,珍惜你的话语权不要滥用。
it’s just a job:生命中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东西,永远去追寻你的career和true calling, 在或不在现在的job中。但在这个工作中一天,就要对得起这个饭碗一天。
这只是我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Make your own Tencent,想一想我在这里想学到什么,想得到什么,想留下什么,我的底线是什么?
下面的段落给出基本功修炼和在此基础上招式的打法,要记住的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基本功没有练好, 那也是花拳绣腿,基本是没有招式可说的。
修炼基本功
业务能力第一!业务能力第一!业务能力第一!
最近的周末我在学hip-hop, 一般1个半小时的课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练基本功:律动,弹性,身体控制等等。
面试也是一样,我还记得我4年前面试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是数据分析方向,我在家刷了很久的sql和sas,通过了sas的高级认证(虽然很水)。
数据分析工作的必要不充分技能没有那怎么去面试?没有基础,那么所有的招式都浮在水面。
列出你职位需要的业务能力,因为其实这种硬能力比软能力更容易锻炼和提升。
如果你面试产品,那么去学习竞品分析报告、市场研究、原型图工具….
如果你面试数据,那么去学习大数据分析工具、统计学基础知识、数据可视化……
如果你面试开发,哈哈哈不是我的领域….
你可以考人气得到第三,但第一属于综合业务能力最好的人~(没有diss的意思)
(1)认真总结你的过往履历,让点连成线
想一想你过去的履历是围绕什么主线在进行?就算是事后才想,那你也要想一个合理的理由把过去的经历串起来。
下面是我在腾讯内部进行升级答辩的时候准备的个人介绍部分,从数据切入到偏前端的市场研究分析再到现在的产品综合运用之前的技能。
想好你的storyline是什么,是否可以把点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一定会问你的一个问题就是: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切忌长篇大论。如果是我,我只会花2-3分钟时间说明我的背景,我的职业方向以及我的工作转换是如何服务于这个职业方向的,整个逻辑是什么。
面试官可能会围绕你简历上或者你的回答任何一个点去“做文章”,实话说作为面试官我可能只是其他的点我不太懂,只能挑我能跟你深入讨论的点去深入问。所以要弄清楚你简历上每一个字和想到可能延展的问题。
(2)想好你的长板是什么
木桶理论已死,21世纪是长板理论的世界!
以前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
今天的公司实在没有必要精通一切,可以把非核心和长板的技能都外包出去,像微信一样建立一个生态同时兼容并济……
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下面的图可以非常形象的说明这个理论。
作为一个求职者,你要明白什么是自己的长板和差异化优势,从岗位描述、面试官的聊天或者内推你职位的朋友口中判断得到“这个团队最需要什么样的人”。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然后你在面试的时候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为这个个性化的标签服务。
(3)要会讲故事
讲故事的技能实在太重要了,不管是面试还是工作汇报甚至需求评审,都需要讲故事。这里的故事不是忽悠,而是真实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中文的起承转合,其实就是英文面试中常用的STAR (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或者是CAR (context, Action, Result) ,其实都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把故事讲清楚的框架。
记得看过一个形象的好故事说法:哈哈-呜呜-哦也。先是喜剧开场,再是感动悲剧收尾,最后结局升华让人有希望,比如大家可以想象最近的热片“我不是药神”是不是有点这个影子~
故事要真,但是就跟父母拿到绘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同样的绘本在不同的父母口中吸引力不同,提高你讲故事的能力不是让你去添油加醋,弄虚作假,而是有逻辑、形象、生动、有吸引力。
去围绕最重要的点准备不同维度的故事,我以前高中的作文得分一直都不错,套路就是多看访谈类节目、感动中国和人物传记,多听故事,一个人物身上可以有很多品质:坚强、好奇心、无私……所以举一反三,同样的人也被我写在了不同的作文命题里。
同样的,你如果判断如下的技能是重要的,一定要多准备几个场景和故事说明你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要说空话,比如以前在美国群面的时候听到别人说i have a proven track record of success然后就没有话了我就觉得好好笑。
(4)软技能
有很多技能是通用的工作技能,英文叫transferable skills,比如领导力、合作、细心、动力、分析、时间管理……所以你走的每一步都能积累到东西,都算数。
职场与商务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采访了1200位各行业的招聘经理之后,发布了《2017年新兴工作岗位报告》。报告显示,最重要的软技能分别是适应能力、文化契合度、合作能力、领导力、成长潜力和做事条理。
这些最重要的软技能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让你周围的人变好。最好的员工不仅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提升同事的业绩。
招式:来一个白鹤亮翅
(1)让未来的老板发现你
我们都说找工作找工作,可不可以换个思路让工作来找你?所以理想的状态是增加你的presence和影响力,朝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的方向前进~
就找工作的效率来说:自己的人际网络 > 猎头 > 网申投简历。
怎么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呢,除了认识的朋友,你可以
参加行业论坛或者线下活动去直接认识关键人物,毛遂自荐;
通过万能的互联网联系到他们,比如加linkedin、知乎或者微博。
特别遗憾在linkedIn在中国发展的不是很好,记得之前在美国读研的时候,career center会专门开课请linkedin的人过来给我们讲如何写你在linkedin的profile, 如何通过linkedin建立connection。
Linkedin就像是职场上的必备名片,之前我们不管是参加一个求职活动、来一个新同事或者要research someone,都会去linkedin看看,到现在我都能收到很多linkedin上猎头的Inmail。腾讯的工作也是我还在美国的时候,通过linkedin找到想去部门的人帮忙内推的~
有了linkedin, 我之前找工作的时候就知道面试官过去的哪些经历和我比较类似,我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的朋友,在面试的时候说出来会让面试官比较惊讶。遗憾国内用的还是比较少,所以我其实开放了朋友圈微历史消息可见,如果面试者有心的话其实也可以对面试官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之前是三天可见,担心大家被我转发公众号文章的传销气质吓跑~)
(2)说出自己对职位的理解和疑虑
要对自己的简历流向大概有个记录,比如在哪个网站投了哪个职位,还给了哪些猎头,最好让猎头也告诉你帮你推荐的岗位。因为我面试的时候发现,就算我在开头介绍了公司和职位信息,很多候选人一开始都比较懵逼。
作为面试官,首先也会比较理解这种情况吧,会首先约个时间,然后加微信把职位信息发过去之后再约详细聊。如果你已经错过了了解这个职位的黄金时间,那么在明确JD的时候,最好利用好时间去research这个岗位,去站在面试官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去思考自己的匹配度。
在面试中,我非常鼓励求职者主动表达自己对职位的理解,甚至其实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对岗位的理解巧妙穿插其中。同样的,如果对职位有任何疑虑,在开头就可以提出来。
说出你的理解——得到面试官的反馈——修正你的认知——迭代前进。
(3)面试本质上是一场对话
很多面试者在第一个问题: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上都会长篇大论,事无巨细得能讲10分钟,此时我会打断TA, 但是我想很多不好意思打断别人的面试官可能会听着走神吧。
要记住,面试本质上也是1对1的对话,是对话就要有节奏,表达-反馈-问题-解答这种节奏会比较好,而不是一味的表达。
当然了,对话就不要开天窗,不会的问题老实说,或者可以策略性引导一下。什么叫策略性引导呢?比如,你就可以尝试问面试官问题:我想到的是这些可能不完善,如果是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另外还可以问其他问题,比如你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多久啊,介绍一下这个公司啊,你工作经历中最成功的是哪个啊,等等。通过TA的回答,你就可以判断出面试官更喜欢什么样的员工,最看重员工的哪个方面,然后再组织语言,包装自己,命中率会高一点。
面试既然本质是一场对话,那么也非常讲究感觉和眼缘。面试的第一要义就是让面试官喜欢你。喜欢你,你的优点会被放大,你的缺点会被缩小。
(4)面试值得像项目一样去管理
在上篇中,提到面试官要做好research, 做好岗位记录、求职者记录,其实相应的对面试者来说,面试更值得被当成一个项目去管理。做好岗位的记录,联系人,以及面试进度的tracking
包括要准备一些自己输出过的材料以供进一步评估等等,之前面试过的一个求职者非常有心,在面试结束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经历背景、归纳了会话纪要以及自己的优劣势,让我很impressive。
既然是一个项目,那就要复盘,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失误可以避免。
我当年面试的时候会总结一个blacklist,如果是面的特别差,我会写下日记抒发下情绪,记得当年面某家公司,人家出了个题我没答上来 人说:这题连初中生都会做,听着很受挫,于是写了篇日记鼓励自己,现在看看三年多前写的东西还满好玩的。
(5)重视提问题的环节
请记住,无论今后是陌路还是从此给公司做牛做马,你们双方在签合同之前是完全平等的,签合同之后也是。面试官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对方没有给你这种平等待遇,你有权理直气壮地争取。
另一个角度讲,从你问的问题可以看出你的投入程度。
你现在有了跟面试官面对面的机会,而且皮球在你这边,你居然不想知道与公司有关的、与自己的有关的、外面找不到回答的问题?
珍惜这个机会,诚恳的问合适的问题,如果是业务相关的面试官,那么可能回答不了你薪酬福利相关的问题,这个适合问HR,如果是面试到最后一轮总经理级别,我觉得你完全可以问自己和职位的匹配度以及还需要努力的方向。当然了,如果没有好问题,与其瞎问还不如不问。
最后
最后想说的和开头一样
要自信!自信!自信!看起来自信,不知不觉,你就真的变自信了。
相信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If you don’t have option A, then Let’s kick the shit out of option B, 永远有和相信自己会有一个option B,尽人事,听天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阅读
没有京东自提点怎么办?自己去京东自提点哪去快递,就可以免运费,但是自提点覆盖面并不是很广,那么没有京东自提点怎么办?京东无法自提
参考链接:Ubuntu 16.04安装QQ国际版图文详细教程 安装包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Pf7T1X_Kucj-C
竞品分析是基于目的的,目的决定了分析的边界和分析的价值。本文以用户体验的完整服务流程为主线,即产品的获取和使用流程,对比腾讯文
笔者围绕自己的微视产品策划实习生面试经历,复盘了面试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针对笔者的回复做进一步的改进。对参加产品实习生面试的
1月22日,腾讯QQ正式公布2019新春活动——“福气'袋'回家”。在中国人的年俗文化里,习惯通过各种仪式感讨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