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书交易网站
在图书电商领域,无论是当当、京东和淘宝这类以新书销售为主的平台,还是孔夫子、转转或闲鱼之类以二手书经营为主的平台,都以纯粹的B2C业务为主,用户积累也仍停留在交易层面,而新型的商业模式讲究长尾效应和社群经济。
图书作为利润率不高的产品,单纯将其作为商品售卖无法得到很好的价值回报;以图书为场景入口而衍生的交互场景,才是这类平台的突破所在。
01
拆解对象一:多抓鱼。
多抓鱼上线于2017年初,对标的是日本BOOKOFF的商业模式,以二手书翻新为主要卖点。
BOOKOFF成立于1990年,以二手书领域起家。不同于以往的二手书店昏暗破旧的形象,BOOKOFF用重新定义的手法将其定义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通过把书店装修成精美的场景入口,并提供相关的优质服务,BOOKOFF试图传递给顾客一种新的理念:每一本二手书都代表着一个与你有相同爱好的同道者。
多抓鱼继承的则是这样的精神。
相比于线下读书会的重社交模式,多抓鱼以轻阅读社交为切入点,依托微信平台,以服务号和小程序为主要入口,并通过知乎、豆瓣等进行口碑宣传。
细看多抓鱼的小程序,交互逻辑并不复杂,首页以书单、分类为主,并且与豆瓣打通,相关评分可直接显示在书籍列表。
菜单栏第二项则是卖书,功能也极为简洁,初始状态下显示卖书规则和操作流程,用户点击卖书,可选择扫码卖书和手动输入两种方式。下单以后,预约时间,就会有顺丰人员准时上门收取。
值得一提的是:二手书的定价由官方负责,用户无定价权。相较于闲鱼上买卖双方对于价格问题的争执,由官方直接定价的做法虽然使平台呈现中心化趋势,但在更多层面解放了用户本身的沟通成本。
菜单栏第三项是购物车,第四栏是我的,功能性也都与一般电商平台别无二致,不多赘言。
捋完一般功能以后,分析一下多抓鱼的社交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把传统的图书买卖行为转化为无声沟通;以书单作为勾连用户的核心举措;
传统的图书买卖行为,基于的行动理由是“我缺少它”,讲究的是功能性需求。然而图书本身的性质就是“非必需品”,属于消费资料一类,并不存在实际上的“缺少”或“盈余”状态(心理上存在)。
也就是说,传统图书电商是以售卖生产资料的方式在经营消费资料,而在化妆品、奢侈品等领域,IP化的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基于消费资料的运营方式)早已取代传统的买卖关系。
通俗地讲,除了中西部贫困地区,主流的消费模式以精神和情感消费为主。在这种模式下,货币真正成为一种手段,而它本身并不代表价值。
真正决定价值波动的既不是劳动成本,也不是产品质量,而是用户最终得到的用户体验和价值认同。
多抓鱼做的其实是以二手书翻新为翻转点,试图让二手书买卖翻转成一种新的用户体验:当你售卖图书时,是为了分享自己认同的价值观,是在兜售自己的社交货币;当你购买图书时,是为了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产生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图书只是一个通道,一个入场券,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营造价值场景。有趣的是,在这个场景中,交流主体是缺失的,买卖双方其实处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但这种沟通又确实存在着。
主体缺位的交流在J.D.彼得斯的《对空言说》中早已显现:降魂术、祷告、灵魂信仰皆可归于此类。甚至到了现代,洛天依、荷兹等虚拟人物也都是主体缺位的沟通产物。
说到底,沟通本身只不过是为了确认自我的存在。
为了加深这种无声沟通,多抓鱼在“我的”页面中以大图形式展现自己购买过或卖出的书籍,并在自己售卖的书籍被买走时,通过服务号告知用户。至于书单功能,则是有声的沟通了。书单即是一个小社群,推荐、推荐语则是社群进驻的门槛。
但经营一个社群往往是很难的,既需要内部成员的自制,又需要外部规则的束缚,乃至资源的投入,官方监管和内容自发生产都缺一不可。和网易云音乐一样,多抓鱼会把平台流量倾斜到书单部分。梁宁的产品理论中把用户角色分为三种:大明、笨笨和小闲。
其中笨笨是属于不知道要什么的用户,书单就是为笨笨准备的。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笨笨,虽然有社交的需求,却不知道怎么开口;虽然想看书,却不知道看什么书。因此,笨笨也是最容易转化的。
最后,再回归一下产品本身,多抓鱼的书籍含金量都比较高,一般的教辅书都不收录,至于盗版书就更拒之门外了。但这样一来,其面对的市场就终究归于小众。
说到底,二手图书在图书出版—图书售卖—用户购买—二次售卖的链条中处于底层,属于增补服务。
相较而言,BOOKOFF能蓬勃发展在于日本的国民阅读习惯,但中国社会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产生购买图书的行为就更困难了。但多抓鱼尚且不必担心,于一家平台而言,存量蛋糕也已足够。
02
拆解对象二:阅邻。
如果说多抓鱼针对的是“阅读”这一场景,那么阅邻则是以“学习”场景为突破口。
与多抓鱼一样,阅邻也是微信生态孵化的产品,点击它的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banner图上正印着教辅资料的宣传标语,其余几项也是电商的一般玩法,打折促销或是分销返利。
《华杉讲<孙子兵法>》中有提到,任何公司对于虚实都要有所取舍,所谓虚实,就是产品的强弱所在。一个产品,不可能样样强,也不可能样样都去占领,那样只会让本来实的地方变虚,让本来虚的地方变得更虚。
说白了,就是聚焦。
从阅邻的产品呈现逆推,不难看出:它的聚焦点是大学生群体。在图书分类中,教辅材料是个神奇的存在,原版书费用高昂,但实际使用次数很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个鸡肋的存在。
可是由于学校的相关规定,学生必须承担这一部分的费用,从心理上讲是不乐意的。又由于教材版本并不时常更新,版本之间具有连续性,二手图书的买卖便有了市场。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划分,教辅材料也属于消费资料,但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对学生而言,其实属于生产资料(强制性的生产资料)。
从价值角度而言,教材属于溢价产物,它的成本也不依市场需求而动。而二手买卖,其实变相地调节了它的价值波动。闲置即是资源浪费,对于纸质产品来说,让其不停地于市场上流通反而是最佳选择。
继续回归平台本身,阅邻的底部菜单分为四个部分:首页、店铺活动、购物车和我的。
首页以banner活动、每日签到、豆瓣高分、教材专区和大学生必读书籍为主要组成部分。UI设计偏卡片风,分隔度较高。
每日签到与积分书城绑定,通过积分累计可兑换书籍实物,同时还用了关键词回复的方式像自己公众号引流。
店铺活动中的图书一般以秒杀价展现,此外在右上角还有班级订购的入口。后者实在切中了大学生的消费场景。一般而言,少有学生单独购买教材,一般都以宿舍、班级为单位进行采购。
购物车不多赘言,我的页面存在一个“分销员中心”,算是亮点之一。虽然多数电商平台都存在分销功能,但阅邻妙在它的切入用户是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也是赚钱欲望和时间并存的上佳分销生物。
除了切入场景与多抓鱼不同,阅邻的经营模式也有所差异。多抓鱼是以C2B2C的模式运营,需要自建线下仓库和承担一系列的翻新成本和图书收集成本;而阅邻的运营模式较轻,产品一般来自二手书书商,无需自建仓库,自身成本较小。
如果把二手书定义为原生产品,阅邻走的模式颇类似于网易严选的ODM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二手书书商即是工厂店,生产不同的二手图书,而阅邻则是工厂直销的平台。
在阅邻以前,二手教材的购买渠道主要来自两方:学校商业街的二手图书店和淘宝上的二手教材店(二手图书店的线上版)。对于Z世代的大学生来说,在多渠道间奔波,只为凑齐总价值三四百块的教材,在时间和精力成本上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尽管心底不情愿,但多数人其实仍以学校订购为主。
阅邻的改革之处在于它是原先多种渠道的聚合产物,凭借的是聚拢优势和早期的价格优势。当然,二手教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成本优势。二手教材的售卖一般是按斤论称,总价值三百元的教材在售卖时可能不到十元,成本几乎为零。
教材的低成本自然有其原因,一来是它的特殊性,只局限于学生群体,于其他群体而言几乎无用(换句话说,它是真正的沉默成本,无法产生价值转移和衍生);二来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角色,它的身份具有有限性(大学生为四年),当他从角色中脱离以后,教材的无用性又加深了一层。
也就是说,教材的有用性是特殊的。
所以,即使阅邻的促销力度很大,平台本身也不会如正版书降价促销一般出现亏损,叫好却无收益。
目前,阅邻的交互场景其实尚未衍生,与用户的接触尚停留在交易层面。但它的布局仍在交互链条之内,在二手书外,它还准备扩充到3c产品,真正成为大学社区里的邻家二手市场。
03
从产品走向来看,多抓鱼和阅邻的发展各有千秋,前路亦都有借鉴的对象。但两方的最终形态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内容社区。毕竟,工具类产品天然有它的经纬局限,只有从根本属性延伸出场景,再以场景开拓新元素,才能实现用户留存和增加产品的粘性。
对多抓鱼来说,它的发展方向在于如何让用户在不卖书的时候上来转转;对阅邻来说,则是如何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产品思考前路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原初路径,也即颠覆传统的创新逻辑。
多抓鱼的原初逻辑在于让阅读二手书成为一种无声沟通,赋予二手书新的含义、价值和附加产物(提高自身档次)。那么不妨和新世相、十点读书等阅读大号举行联名活动,开设线下快闪沙龙,让阅读二手书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阅邻不妨走群体社交的路线,与各大高校打通,搜集不同系的教材书单,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二手教材打包服务。甚至可以以此为渠道,在B端积攒资源,在C端切入知识付费的跑道。
当然到了最后,仍需以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为注脚。所有的风口都无法生造,产品和社区的生长也无法一蹴而就;打磨好产品本身,虽是老生常谈,但却真正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成败,重复再多遍也不为过。
完。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千千万,要想在千军万马中独树一帜是很难的事情。因此,笔者为我们分享了做好公众号选题与定位的思考,并以「吴晓波频道」的
企业服务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但是 2015年 前后,由于具备互联网 + 的天然属性,加上新三板对概念的热炒,这个领域成为了创投追逐
怎么删除手机文件?现在通过微信传送手机文件成了最普遍的现象了,因为非常的方便快捷,尤其是一些办公人员,大多通过微信传送WPS、Word
人们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但很多仅限于“三分钟热度”,加上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因此出现了很多人崇尚断舍离的生活理念,也就
最近比较密集的接到一些猎头电话,说天际网要招聘产品副总裁。刚好最近我在从事和求职、搜索相关的产品工作,只是一个社交网站产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