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是产品实际开发前的一个关键性动作,也是产品总监需要着重把握的首要环节。产品规划的好,就能避免走弯路,节省时间,加快进度,能早日达成目标。那么,产品总监如何才能做好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是策略性、决策性的工作,需要具有战略性思维、全局化眼光、系统性架构、关键性决策等领导者特征,也需要有产品设计、团队管理、技术架构、运营策划、用户研究等执行层经验。是否能清晰的表述产品定位、明确的阐述产品形态、细致的策划执行蓝图、预见性的考虑运营与用户反应,这些是优秀产品总监需要具有的核心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产品规划?
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和最近的一些思考,结合学习到的几位产品大牛的课程,重新提炼和总结出八点内容,这八点是从战略目标、产品定位、时间规划、产品构成、配备资源、执行计划、运营植入和用户触达八个方面的提问开始进行思考,有助于全面的考虑和策划产品。
产品规划的八点可以分为三个认识层次,其中前三点战略目标、产品定位、时间规划是产品高层级的宏观规划;随后的三点,产品构成、配置资源、执行计划三点是对产品开发过程的中观规划;剩余两项,运营植入、用户触达是对产品的微观规划。
具体八个维度的问题思考逻辑如下:
一、产品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战略目标或者说是战略目的,也是产品设计的初衷,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小问题进行提问:我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我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根据可预见未来的资源情况,我目标达成的手段是什么?
首先,做产品的初衷与要达到的目的,是工作展开所围绕的核心,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展开和资源配置的。
依互联网产品来说,主要的目标无非是盈利、积累用户流量、构建商业场景、变现途径等,这些都是直接目标,如果需要生存的更长远,就需要有更大胸怀。像马云提出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一切布局都是从这一点出发,从方方面面解决做生意难的问题。
产品刚开始的战略可能不是那么清晰,也不可能一下子规划的很细,这时间就需要把公司的战略愿景和短期的产品目标相结合,形成产品目标是战略愿景的落地与支撑,或者是有益补充。
产品规划最忌讳的是为了规划而规划,没有长远的目标和目的,临时起意性的设置愿景无关的产品规划,这些产品即便是做出来,也很难长期生存,从而导致浪费了时间、金钱和资源,无法达成最终的商业目的。更何况是不做战略目标设想,仅仅从功能出发而做产品的,那是更要不得的,这是产品产生、发展、壮大的基因基础。
战略目标有些是长期目标有些是短期目标,企业可以制定长期目标,也可以制定短期目标。比如微信的长期目标是社交工具的头把交椅,而微信刚出来时候初期阶段目标是是增加用户量,再后来转移为增加用户粘性和停留时间,再后来是商业化场景构建与流量变现,这些是逐步发展演化出的阶段性目标,但是长期目标是没有变化的。
其次,战略目标应该是基于解决用户的具体问题而产生,应明确带给用用户的价值。比如:爽肤水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降低用户成本、节省资源、提高品质、提升体验、拉近关系、丰富娱乐方式、性价比更高等等,这些都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只有有用户价值的产品才能生存,只有有独特用户价值的产品才能发展壮大。就像传音手机通过让黑人拍照更清晰,给黑人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占据了非洲广袤的市场。
很多时候市场上的产品功能都是差不多的,而后期的胜出者,往往都是对用户价值有更准确认识和设定,能够根本性彻底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
像市场很早就出现了共享自行车,虽然都是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做电子锁,则只是把要解决的问题从一公里缩短为500米或者300米的状况,结果还给用户增加了找车位、锁车、计费等新的麻烦或问题。这对用户的需求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仅仅是部分或局部解决,甚至还给用户增加了新的麻烦。
像这种产品最好就不要做,做了也是费钱、费力,注定是形象工程,得不到用户认可,无法达成最终的商业目标。
然后,在做战略目标设定时,必须依据自身未来能达到的最可能的资源情况为基础来设想,如自有可供投资的资金资源量、预计能达到的融资额度、团队技术能力增长速度、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成功的B计划方案、第三方资源获取难度等等。
根据可预见的未来最可能的资源情况,然后要考虑是自主开发还是外包开发,是深入开发还是宣传试水,是憋大招还是小步快跑,是自己独立做还是合伙开发等这些落地手段的可行性。
战略目标更多的是思考产品的价值和可行性,只有具有独特用户价值,和具有可行实现条件的产品,才是值得做的产品,否则反之。
二、产品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有了产品的战略目标后,就要思考具体的产品形态和产品定位。根据对用户的价值判断,对自身资源条件的评估,对市场竞争情况的研判,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呈现形式,定位产品的形态类型,明确用户群体和典型用户,设定产品的展现风格调性,形成一个对产品初步的设想。
首先,要认清用户是谁?是属于2B类型,还是2C类型?典型用户是哪些?企业高管、家庭主妇、IT精英、院校学生、职场人士、二三线城市、农村青年?核心用户(付费用户)会来自哪里?
B类企业更关注效率、质量和秩序性;C类用户更关注性价比;家庭主妇更关注实用性;学生更专注价格,对新事务更愿意尝试;农村青年爱新潮;职场人士爱品味;企业高管爱奢侈品;等等。这些是对不同群体的简单的概况性画像。具体面对的群体与所处场景,用户会有更独特的画像特征。
其次,针对目标用户群体,提供给他们的产品形态是什么类型?社交、电商、金融、业务、工具、游戏,还是其他?设定一个用户交互模式的雏形,是产品原型设计的底稿,能帮我们更快的建立产品的形象思维,以便在此基础上深入迭代与优化。
再次,产品给用户的品质感受是什么样?让用户感受到的是什么调性?专业、大气、高端、酷、有个性,小资,还是其它?这些是需要考虑的。
在其中,需要深入考虑,我们主打是什么方面?是内容、资源、专家(用户)、功能、体验、效率、趣味、娱乐,哪个呢?
不同的内容由于其格式、信息的结构组成不同,适用不同的展示形式。这其中,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定位,做展示内容的层次化,凸显核心价值。在这个维度,需要用产品体验五层框架来分析,战略层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设定?范围层通过什么资源或内容,来影响用户情绪?结构层通过什么样的流程和结构来组织架构?框架层提供什么样的用户角色呈现?表现层给用户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总结来说,产品的战略定位是基于用户价值设定而进行的产品形态勾画,用绘画过程做比喻,战略步骤像是打稿,想象要画什么内容,战略定位像是在画布上做勾勒,勾画作品的结构、占比、动作形态等内容,这些为产品的设计开发确定了框架和边界。
三、产品的时间规划是什么?
产品的时间规划是产品的概要时间设计,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资源状况,及协同的第三方资源、团队情况、关键人物、硬件环境等,做出整体的时间估计,确定出产品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什么时间点上线?上线后的迭代频率是多少?这些是对产品发展的时间节点的初步计划和设想。
当然,也不能仅从自身角度来考虑,也需要结合合作方的时间,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对手的时间。比如:智能手机市场,各手机厂商都是在暗下较劲,都想在对手发布之前开发布会,几乎所有的厂商更是把苹果发布会时间点视作一个危险的漩涡,都想尽量远离而免受过多影响,这就是时间的威力。
时间规划的本质是对发展周期、发展频率的设计,是对产品生命脉搏的把控,是对产品发展节奏的调谐,意图使各参与方达成最佳的力量共振,使得产品能对市场形成持续的、长久的、更强烈的冲击。
四、产品构成是什么?
从产品构成开始,是对产品内在进行设计的中观视角。产品由什么构成,是由产品战略、定位、规模、运营策略、风格、技术、架构等内容决定的,在此阶段考虑其构成,主要是从产品的骨架考虑,只抓重点,不求全面,不纠细节。重点考虑功能模块、支撑体系、内容资源、技术与调性,及需配备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具体如下:
首先,从内容资源开始考虑。互联网产品有一句话叫“内容为王”,像视频网站、知识网站、课程网站、资讯网站、社交网站、职场网站等等,特别对于UGC或PGC类网站,更是如此。
有人说过,互联网本质上是河海之争,资源与用户是水,各个网站(或APP)就是一条条的河流与湖泊,比拼的是看谁能聚集与容纳更大的水量,谁的容量大、流速高就具有更大市场价值。因此,互联网本质也就是流量之争。
其次,考虑需要具有哪些功能模块。每个产品都是解决特定的问题,管理特定格式的内容,解决问题过程是需要通过一定步骤、一定的技术功能实现的,这在产品上体现的就是产品功能。
比如:一部智能手机,满足人们通话、拍照、看电影、聊天、工作方面的需求,所以手机需要有网络模块能联网,支持语音通话,需要有摄像头支持拍照与录像,需要有大屏幕、存储空间和视频播放器支持看电影,需要有输入方式支持聊天,需要有应用软件支持工作需要等。
再次,考虑支撑体系。为了实现特定功能,需要一些支撑系统的支持才能实现。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课程中就说过一个取款机的例子,取款机是一个功能简单的机器,主要是识别卡片然后吐出钞,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机器背后也是需要有规划部门,备用金库、运钞部门、客服部门、IT部门、机械部件部门等等部门和团队,背后这样一个复杂的支撑体系才能正常运转起来。
软件系统不需要这么多部门或人力参与,但是需要像网络、存储、数据库、安全、视频服务器、消息、网关、中间件、特定硬件等等,数量众多而复杂的软硬件支撑协调,他们的采用与否可能会直接决定产品的功能、性能、容量、并发量、安全性、敏捷性、扩展性等等方面的表现。
当然,产品总监也不见得是技术高手,这些内容都能够懂,这个时候可以找IT技术专家进行咨询,了解到可能需要用的技术项、技术的关键点与难点。
最后,考虑所需技术与产品的调性。产品的良好运行是技术支持的结果,调性是触发用户感情的法宝,每种的产品形态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关键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是否具有相应的关键技术,则是产品成败的关键条件。
产品的风格调性,是用户情感出发的催化剂,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设定符合用户预期的结果和风格,才能激发用户的关注,引爆用户裂变的核反应堆。
总结,产品构成是从产品内容与功能角度做的思考,其从内容到功能的倒推,认识需求的支撑体系,了解需求的关键技术,认知产品成本关键点。当然,不管是资源型产品或者是工具箱产品,还是其它类型产品,其技术都是背后的关键因素,这是产品人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五、产品开发需要的配备资源是什么?
产品开发需要的资源配备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它的充足程度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进展。资源主要分可为六个方面,分别为:人力资源、硬件资源、技术资源、三方资源、资金资源和柔性资源。
(1)人力资源
产品开发一般是团队作战,不能靠个人单枪匹马的冲杀,所以团队的完整性,特别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角色,是会直接影响产品面世的关键性人力资源因素。团队是一个整体概念,除了职能角色的完整度,另外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团队的氛围与风气、团队整体的技术水平、团队的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此不做展开,市面上有大量团队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书籍文章,都是面向此领域的,他们拥有更专业的和更系统的知识技巧。
(2)硬件资源
产品的开发、测试、试运行、上线、存储、带宽、协同等都是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做为支撑的,所以在工作展开前需要盘点硬件资源的充足情况。
(3)技术资源
前边说过,技术是支撑产品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技术能力的拥有与否与获取成本,将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或自研、或外采、或置换,等等,都将消耗不同的时间、金钱等成本。
(4)三方资源
第三方合作者的资源配合情况,也是产品成功的关键。特别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更是如此。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建筑远程质量验收的系统,其中需要对施工数据做智能的审核,单纯一项施工数据的审核没有技术难度,但问题是审核的内容是根据各地市的建筑施工验收质量规范做出的,里面包含数十类几千项条款内容,这些都需要一一进行数据化和算法化,仅做一个省市的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更何况是面对全国31个省份呢,所以自研是不现实的。
当时市场上该类产品也就三、五家,其中最大的一家占有了市场80%份额,其也具有云端数据核算的能力,但是与该公司的合作并不是特别顺利,最终延迟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获得该公司的实际支持,才最终实现该项目。
所以,如是需要关键性的第三方资源,则需要提前布局,预先做好三方资源协调工作,否则,会反受其乱。
(5)柔性资源
柔性资源指的是办公环境与管理制度,他们是辅助性资源,好的办公环境、就餐条件、管理模式、激励手段、后勤支持等将对产品的快速推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用好柔性资源。从一位产品大神课程获得的心得是,这些资源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为我所用——即需要什么样管理方式与激励措施,前期要从最高层那里拿到授权,整个过程要起到主导作用,让人力资源、后勤部门做好对我的配合工作,这样才是最好资源利用方式。
(6)资金资源
资金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最关键因素,从人力配备、资源配备、三方合作,到激励手段,那一项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对产品开发所可能消耗的资金量要做估计,评估资金池与资金流入计划,是否与产品开发过程的消耗速度相匹配。
以上六项是主要需要考虑资源配备内容。
六、产品开发的执行计划是什么?
产品的落地执行,需要考虑行动的步骤、行动模式、入场顺序、采购顺序及管理的汇报层级等内服。
行动步骤,是做事的流程。先做前置性关键内容,再做预备性准备工作,在做事务性迭代工作。前置关键内容,像外部资源的协调、关键技术的预研与测试、人员的招聘、核心设备的评估、资金的储备等等,这些是要提前做好的前置动作,只有这个动作获得预想的结果后,才能开展后续的工作。否则,可能会出现中断、推翻重来的风险,后果很严重。
预备性工作,像团队的组织、环境的搭建、设备的采买等,则是工作展开前的准备动作,其过程有长有短,其过程也可以与事务性工作重叠执行。事务性迭代过程,是正常的工作安排与执行。
行动模式,也可以称为开发模式。常见的,分为瀑布式开发和迭代式开发,其不同的开发模式,需要不同人员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入场顺序,根据对行动步骤的考虑,依次安排人员和设备的入场顺序,由此提前制定入职、采买或三方合作的计划。
汇报关系,明确的上下级汇报关系,有助于权责清晰、评估明确,有利于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对产品的推动起到有益的润滑作用。
执行计划是对产品开发过程,从工作的先后顺序,工作的模式,资源配备的入场顺序,以及组织管理的汇报层级,说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有效辅助产品开发过程。
七、产品运营植入需要哪些内容?
运营植入与用户触达是产品规划思考的微观层面,其影响产品面对用户时的效果。有巨大商业价值的产品,需要规划完善的运营体系,从用户运营、内容运营、转化运营、活动运营、结果干预等等方面。但是如果面对的是简单的没有太多商业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产品,则没必要设计过多的运营功能,否则是对资源的浪费。
运营规划,是从产品背后注视用户的行为,通过用户有感或无感的方式,对用户体验和获取的结果进行干预或控制,以达成用户最佳的体验,并使产品获得最佳的市场价值。运营植入,是从运营思维,提前对产品的运行进行前置设计,预先置入或埋设可运营的点或空间。在此,不做过多的展开。
八、产品如何进行用户触达与反馈?
在产品定位、结构、功能确定的情况下,同一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的细微差异,不同用户在同一场景下的个性偏好,用户场景的覆盖面与用户情感共鸣的触达面,则是产品规划最后需要考虑的维度。
同样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需要有不同的展现形式或风格,以适应多样的用户与场景的组合,以期满足更多的用户体验。像亚朵酒店设定的12个用户触达点,则是把用户与亚朵酒店建立联系的12个微观场景进行了精细定义,他帮助亚朵酒店与用户建立更细腻的情感联系,结果,获得了极高的用户认可度。
像淘宝、京东电商做到的电商首页千人千面,这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精确感知同一用户在不同时刻关注点的变化,以向用户提供精微的需求反馈,时刻激发用户的购买意愿,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商业利益。
这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所以,场景思维、用户触达点思维,则是对产品的微观规划,良好的微观规划,能够获得更大市场回报。
总结
以上八点是做产品规划时需要思考的八个基本问题,当然这些不是产品规划需要考虑的全部问题,具体还要根据产品的行业特征,技术发展现状,社会竞争态势,国内外环境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更广泛的思考。
产品规划从整体上也可以分为宏观规划、中观规划与微观规划三部分,其中最难的还是在宏观规划上,需要产品总监有深刻的行业认知,对痛点痒点的细腻把握,果断的决策权衡,只有有了这些底层的基础性的设计明确后,才能进行后序动作的分解与展开。
产品规划的八个提问,是产品规划需要思考的八个维度,他们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是从概念到清晰的思维过程。一到八是文章编排的顺序,不代表思考采用的顺序。在做产品规划时,可以从任意一点切入,想清楚一点后逐渐扩展到其它几个方面,而不必严苛按照一到八的思考过程,可以跳跃思考,但希望最终思考范围遍及八个维度。
八个维度是相对完整的思考框架,帮助产品从想法到产品可行有效的实现过程,最终达到八个维度互相呼应、互为支撑,对产品开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产品规划和商业目标达成路径。
产品规划考虑的是面的事情,八点也是从项目视角进行的思考,面对不同量级的产品,可以对八个维度的深度进行裁剪,不能死板的、硬性的面面俱到,需灵活运用和选取。目的是,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的成熟度和产品的创新情况,通过面的梳理,发现和消除影响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障碍因素。
产品规划与开发是产品总监的日常工作,熟练的产品总监,已经将思考框架内置于心,往往在面对的新的问题时,能够仅凭直觉就快速的评估与规划出产品时间、费用、人力、模式、风格、技术点等等方面的内容。八点的思考框架,可以帮助产品总监,会后检验思考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由于作者本身的认识范畴和篇幅的局限性,文章还不能包括完全产品规划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也不排除有认识偏差的地方),特别是产品规划的数据分析支撑方面,后续会考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品规划思想的完善,进一步补充关于产品规划前期战略构想、战略定位、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竞争策略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最终形成一个更体系化、更全面的产品规划战略思维。
后续内容敬请关注。
谢谢阅读,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阅读
一款成功的APP开发产品,产品的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产品定位决定了接下来围绕产品的一系列工作:如何确定产品工作的优先级?需要围绕产品
舒舟(阿里巴巴1688事业部):人们普遍认为,流程和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法和思路。话虽如此,不过我认为流程和工具也能反映一个设计师的设
很多没有入驻淘特莱斯的店家初次逛淘特莱斯都会觉得很多品牌产品价格很低的,心里都有疑惑,这么低的价格不亏本吗?顾客也有这样的
大家都说后台产品难做、要求高,这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会超出我们的认知,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后台产品后台产品也被我们称为后
2015年3月22日,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在深圳召开,马云并未到场,但是让人送来了他的录制视频,视频中马云表示整个世界将很快从IT时代走进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