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默认表情
从简单情绪到表情
为了帮助文字信息更准确的传达情绪,机智的工程师法尔曼(Scott Fahlman)创造了表情符号。这种高效而直白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沿用至今。
表情含义的简到繁
经过信息时代的变迁和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表情符号的含义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在QQ表情中,我们所熟知的“微笑”,从友好的问候,转变成几乎完全相反的嘲讽含义;“再见”变成了“我想静静/友尽”,也与最初的设定相去甚远。
更多的例子在QQ表情中不胜枚举,这样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如今用户对于表情的需求,是否依然能在默认表情中得到满足?目前网络最流行的表情两大要素:“萌”和“贱”,是否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qq默认表情中,让它适时地去改变。
剖析数据,发现问题
默认表情优化涉及到每个表情的外观,情绪表达,场景需求等种种细节。越是繁重的工作量,越是需要快速整理出设计的要点。我们选择以最简洁的思路去切入:发现问题,确定方案,进而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我们取得了表情发送量的整体数据,发现单个表情的发送量存在巨大的差异。高热度的表情自然是具有更充分的场景价值,那么低热度的表情又是因为何种原因被人们遗忘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找到了一些典型的QQ主流用户,通过卡片分类和用户访谈等方法,归纳整理出了表情中的主要问题:
部分表现力欠缺部分使用场景模糊缺少网络流行元素视觉风格的过时
确定问题后,优化设计的要点也就变得清晰:
加强表情的情绪感和实用性引入流行元素,创造新表情调整表情风格,注重年轻化
情绪感和实用性,从细节出发
五官的联动性
人的面部表情并不只决定于某一个部位的运动,而是整体连带的动作。比如一个真诚的微笑往往伴随着嘴角和眉眼的微弯。一个悲伤的哭泣则不仅仅是眼泪,还应该带有嘴角的纠结。整个面部的肌肉是完整连带的,虽然表情在界面中呈现的体积很小,但是一个细微的改变,可以让表情更加具有生命力。为了强化表情的情绪感,我们对大多数表情的动态进行了五官联动优化。
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撇嘴】增加了嘴和眼的动效,配合眉毛的浮动会更加具有整体感。
【色】增加了眉毛和嘴部的上下浮动,配合眼的放大缩小带动整体。
【发呆】在鼻涕掉落的同时整个五官也随之进行运动。
【得意】则加入了墨镜的反光动效,张嘴的同时由于嘴会向上抬起眉眼位置也会有轻微的牵动。
有许多表情基于经典延续的考虑没有做太明显的调整,但也基于联动的原则进行了微调。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找找其中细微的变化0v0~
动作的完善度
表情是否正确的表达含义,需要在动作完整和高效传达之间做一个权衡。部分表情也针对这两点进行了重新考量和调整。
【嘘】和【闭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前奏也都较长。因此在动效上着重做了区分,强化了各自的特性。嘘更强调让对方噤声,而闭嘴则强调自己无法出声。以这样的调整让语义更加精简,提高表情的阅读效率。
【呕吐】也省去了过长的前奏动作,直接进入吐的主题,强化吐本身。
以下几个表情则对动作本身进行了完善:
【敲打】的重点是打击的力度。在击打的瞬间给头部加入轻微的形变,也让敲击更加有力度。同时铁锤换成木槌,体积变大,材质却更柔和,情感上更加友好戏谑。曲线的敲击效果线则换成了星星效果,更加符合主流漫画的表达手法,易于年轻人接受。
【示爱】的动态补充了亲吻动作“mua!”的中间态,让整个动作更加完整易于理解。
【心碎】在落地的过程中,由于心瓣的重量,会有一个轻微的回弹效果,这样的补充也让心碎更有力度感,强化情绪本身。
动态重制,衍生新表情
我们也对部分表情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变更,使其更加夸张化,含义更加的明晰。甚至有意识地改变含义,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新表情。
这部分改动选择了使用量较低以及与其他表情重复度高的表情。如此可以让一些冷门的表情重新得到使用,甚至挖掘出更多使用场景和语义。而从风险方面考虑,这一类表情在改变之后,在原语境下也更容易找到替代品,避免场景的空白。
【瞌睡】加入了鼻涕泡,更贴近漫画叙事的表达方式,易于理解。
【发怒】缩短了前奏,改变了五官表达手法,更加急躁。
【惊恐】强化了眼部的幅度和整体联动感,加入眉毛强化恐慌感。
【饥饿】整体萌化,缩短距离感,并加入砸吧嘴的小动作,强化嘴馋含义。
【调皮】让舌头左右摇摆,强化贱萌感,更贴合调皮。
【咒骂】改变嘴的表达手法,弱化严肃感,强化了抓狂感,更易于对熟人使用。
【冷汗】与糗,流汗等很接近,因此增加其情感特异性,调整眉毛加强纠结感。
【惊讶】静态图形并没有太大改动,但动态的调整,从“呜哇!”变成“呜哦~~~~”强化了讽刺意味和贱萌感。让表情更适用于多种语境。
【吓】在动态上与惊讶做了更明显的区分,减少表情意义的重复性。并加入抽搐感和青脸强化“吓到!”的感觉。
还有不少表情也重点做了语义强化,在此不一一罗列~
相关阅读
参考链接:Ubuntu 16.04安装QQ国际版图文详细教程 安装包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Pf7T1X_Kucj-C
初入职场的设计小伙伴在与上下游沟通中常常产生一些困惑,也许是青涩的你过于内向,又或者是文艺的你跟不上产品的逻辑,实践虽不如理论
竞品分析是基于目的的,目的决定了分析的边界和分析的价值。本文以用户体验的完整服务流程为主线,即产品的获取和使用流程,对比腾讯文
笔者围绕自己的微视产品策划实习生面试经历,复盘了面试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针对笔者的回复做进一步的改进。对参加产品实习生面试的
这篇文章写给我自己看,也分享给各位有需要在这个方面提升的童鞋。由于本人学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所以这篇文章只讲技术这一块。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