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分层就像我们社会阶层一样,比如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可分为普通大众、中产、精英、富豪。
只不过用户分层没那么复杂,用户分层是进行用户高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即对用户群组进行划分,通常用来描述用户在产品上所处的状态上。
用户分层并不是什么神秘复杂的东西,其实不管是在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公司,甚至大众微商,都有潜意识的进行用户分层管理。
比如电商社群,某些商家会把消费满5万的用户拉到一个微信群,把消费小白建立另外一个群,每次一搞大型的促销,就会在群里群发优惠券。不同群之间,优惠券可能还不一样。
用户分层的作用显而易见,根据各个层次用户群体的不同,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制定出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避免浪费。
简而言之,就是运营资源高效化。用户分层是精准化运营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用户模型的一部分。
用户分层方法步骤一、对用户进行定性,创建特征用户群体
对用户分层,首先我们需要对用户进行定性。所谓的定性就是了解用户做了什么,然后创建细分的用户群体。通俗的说,就是建立群体标签。
以电商平台为例:用户分层一般呈金字塔形,上下层之间呈递进依赖关系。
电商用户分层
这是一个理想的用户行为,事实上新用户到付费用户之间,用户量是不断流失的。
用户分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大致可以把所有产品的用户分层为:潜在用户(游客)、普通用户、活跃用户、核心用户。
这就是对用户的一个简单定性。更为细致复杂的用户分层方法,可以套用经典的RFM用户模型。
二、对具体用户按标准分层,进行聚类
对于具体某个用户,当然不能按照主观感受去定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条件判断划分出来,然后进行特征聚类。
通常互联网产品关注的是用户的点击量、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产品贡献率、忠诚度等指标。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维度去建立用户分层标准。
以互联网金融产品为例:
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分层
例:访客,即在10天内至少启动1次应用,且至少回访1次,则标记为访客。否则标记为流失访客。
分档之后,进行聚类分析。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这里只讨论分层方法,不讨论具体的具体的数据分析。
用户分层步骤很简单,最难的是该如何设定分层标准。建议初级运营人员都看一下《网站分析实战 如何以数据驱动决策,提升网站价值》这本书,了解运营人员应该关注哪些数据。
双向用户分层而产品不同,其分层方式也不一样。下面要介绍一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式——双向用户分层。
实际中很多产品的用户并不是单方向用户,例如,对于电商平台,用户是两方向的,to B 和 to C,面向商户和面向C端用户,两者的用户行为状态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进行双向用户分层。
这类双向用户的平台非常多,我们常用的百度、微博、知乎、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属于这一类。一般是规模化的巨头。
这类平台的特点是拥有海量的用户,用户可以成为消费者也可以成为服务者。在不同的角色中,用户所处于的层次也不同。
知乎用户分层
用户分层在运营工作中的作用虽然我们前面说了用户分层是为了高效、精准化运营,但具体运用什么样的呢?下面以示例来说明。
1、对不同级别用户提供不同的资源倾斜
现在,很多产品都设有等级制度,比如QQ等级,微博等级,贴吧等级等。不同等级的用户可获得不同的权限。这是一种自动的用户分级,不需运营人员处理,自动获得资源倾斜。
以贴吧为例,用户签到可以赢得升级经验,发帖留言也能获得经验,有些大的贴吧,往往还有设置发帖留言门槛,入吧达到一定时长或等级才能参与进来。
除此之外,还有隐性的资源倾斜,比如微博将明星大V和中小草根用户区分开来,给优质用户更多流量支持和运营扶持,包括更多的曝光量、分发量,或者金钱,物质,荣誉激励(举办线上线下的微博活动、人物评选等)。
这部分就是运营人员所需做的工作了。
2、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推送不同的内容
初级运营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一条PUSH走天下。
记得笔者在之前公司做线下活动时,为了召集更多的用户来参加,经常会短信推送活动通知到所有注册用户。事实上,这种广撒网的方式,经常让我有这样的错觉:我是不是发了一个“假的推送”。
实际上,小型的线下活动沙龙,本地用户更有参加的意愿,外地用户则因参加成本过高,大都不会来。活动主题也很重要,是分享会,还是路演活动。分享会则有更多愿意学习的普通群众来,路演活动更多做投资的专业人士参加。
对于资讯类、电商类产品也是如此,对于活跃用户可以多加推送。对于不活跃用户,则要适量,不然容易导致用户反感,进而流失。
现在的大数据推荐,也是根据建立的用户模型来的推送的。比如说A浏览了更多的娱乐类新闻,且停留的时间较长,就会推送更多的娱乐类新闻到A。
当然这是机器要做的事了,而运营人员要做的事是设定优化规则,做灵活性更强的工作。
本文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初级运营有区别对待用户意识,从不同用户需求出发,设计更多激励方式,促进用户增长、留存、活跃。
始发于简书:秋日里的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