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推广

腾讯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产品心法

时间:2020-01-23 12:17:49来源:运营推广作者:seo实验室小编阅读:580次「手机版」
 

最近追了关于产品的两门课程和1本书,分别是腾讯大学《8分钟产品课》、梁宁在得到的《产品思维30讲》 和《网易一千零一夜: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实战》。

腾讯一直以产品能力著称,但腾讯的产品心法更多是通过曾经的腾大人出来后写书也好、讲课也好,分享给外界的,腾讯大学在去年底终于有了自己的完整的产品课,从用户、定位、需求、时机、匠心、危机、合作和商业这八个角度去诠释腾讯产品。每一集仅8分钟,简洁而清晰的诠释腾讯产品心法.。

梁宁因为自己的项目被腾讯收购后有机会成为腾讯一员;同时她本身有联想、创业、腾讯、投资人的多重工作经历和身份,让她对互联网的产品有了更宏观的理解。知乎有关于梁宁和她的课程的比较激烈的讨论,但我的观点去了解下不同思路理解问题,总归不是件坏事。

《网易一千零一夜: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实战》,豆瓣评分7.4,是网易杭州研究院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实践总结与干货分享。从呈现上来说,体系感稍差,但胜在是用我们熟悉的产品切入,有细节、有干货,适合启发思路。

吴军博士说,“想要搞清楚一件事,就不能仅仅看这件事本身,而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即时间抽上,以及较大的范围内,即空间上来进行考量。”这两门课和1本书,都具有这样的特质 。

我会连续用3篇做一个学习小结,今天先写腾讯大学的《8分钟产品课》。

腾讯产品历程

吴晓波在《腾讯传》说过:任何一家企业在其成长历程中,都会出现若干个“关键时刻”。它们出乎之前的规划,然而又是主动确定的结果,它们被呈现出来的时候往往是陌生的和不可靠的,因而充满了戏剧性。在这一“时刻”的选择,展现了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及特质,并决定了家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命运走向。

腾讯产品历程

拥有过巨大流量的公司有很多,但不断衍生、让产品变强和变大的不多。

腾讯产品八大要素

如果说曾经“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那么现在腾讯的产品早已在不断的市场检验中形成了自己的章法。

腾讯产品八大要素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腾讯打造过几千款产品、拥有3100多名产品经理,几乎所有工作都提倡围绕用户展开。如何做到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定义用户、接近用户、了解用户和变成用户。

腾讯著名的“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定位要有边界和调性

往往做得好的产品,能够用一句话说得清楚。什么是产品定位? 产品服务于谁?解决用户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边界在哪里?

产品初期定位清晰而聚焦,持续打磨;当产品步入成熟期,边界不断扩大,定位也会转型。

产品需求源于用户但不至于用户

产品经理需要不断接近和了解用户,广泛获取用户的需求;但有些需求,用户并不会直接表达出来,有时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就需要产品经理以更大的格局来搜集和分析。

主动推演风口,为时机做好准备

“在所有的商业故事里,运气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几乎有一半的创业者“死”在运气这件事上”,更何况这样的不断自我迭代的庞然大物还在‘时机“面前做足各种准备。

坚守匠心,持续打磨产品

做产品也是手艺活,“小步、迭代、试错、快跑”,它要求公司在研发、反馈及迭代上都不断打磨。产品经理应该坚持用“匠心”做产品,孵化和维持好产品。

《腾讯传》中曾描述过腾讯的设计要求:

——不强迫用户;

——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

——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龄化。

——交互功能:“别让我思考!”

——发现需求:勤看BBS和Blog

——美术呈现:“尽可能简单。”

——产品设计:“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运营要求:“不稳定会功亏一篑!”

——总体要求:“快速,稳定,功能强,体验好!”

危机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技术与环境不断变化,需要团队持续学习技术、探索应用、保持敏感。

用户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密切关注,不应该漠视用户的体验。

团队不应陷入既得利益中,而是要主动跳出舒适区,主动去变革。

开放心态整合资源

“马化腾是进化论和失控理论的拥趸。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组织。他在QQ时代就提出让互联网“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在2013年前后,他进而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理念。在对内、向外的双重延展中,腾讯形成了柔性化的组织及竞争模式。”吴晓波曾经评价到。

开放心态合作包括三个层次,与产品团队内部各环节合作,跨部门合作和构建生态合作三个方面。

推动产品持续健康发展

商业化让产品有自我造血的功能,这样的产品才能健康发展。


吴晓波说”从QQ对ICQ的克隆,到微信对kik的跟进,腾讯历史上的战略性产品都找得到仿效的影子。而耐人寻味的是,被效仿者很快销声匿迹,而腾讯则据此获得成功。“这个成功背后也是腾讯持续打磨产品的体现。

始发于简书:易范儿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