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群定义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连接。互联网中的连接有两种:一种是人与信息的连接;另一种是人与人的连接,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获客、销售订单的核心渠道。
狭义的社群,指的是群聊天,比如微信群,陌陌用户群,QQ群等;更广义的社群,可以代表沉淀用户的一个主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知识星球,社区类应用等;更广义的社群,可以指任何互联网线上或者线下产品中,和用户有直接或者间接交互的群体。
2 三个基本问题无论是做社群,还是做其他类型的产品,都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 解决了什么根本性问题,即为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用户为什么会加入到你的社群?(工具性)如何促进用户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拉进来?即传播性,或者病毒性如何吸引用户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甚至每天用?或者今天买、明天买、后天买,甚至每天买?即留存性问题,长连接。
社群的五种分类方法
强运营社群/弱运营社群事件驱动型(消亡快)/关系驱动型(停留时间长)熟人型/陌生人型根据用户核心动作的不同分为浏览性(PGC)/互动型(UGC)模拟场景分为街边集市/社团圈子/俱乐部/社区公园/商场/大型游乐场/大型商业中心2.2 为什么需要小群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都活跃在小群。即大家都想做“小池塘里的大鱼”。这种在小圈子内相互比拼、竞争以凸显自己某种形象和地位的现象,称之为:小池塘里的大鱼。大鱼代表用户想要塑造的形象,而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人群就是小池塘。用户都愿意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不太愿意做大池塘里的小鱼。在社交网络中,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他们能带来平台收入的增加,以及信息病毒式的扩散。要形成这样的现象,有几个关键点
让用户知道有人在和他比。在小池塘中的人们知道“比较”的结果,让他们了解其他人正在和他们比拼,争夺排名。还有一种小池塘的设计方法,就是和自己比较。让自己跟过去比较,让自己产生不断进步的自我比拼。在小池塘的构建来看,陌生人比不上身边的强关系和特定人群,和陌生人比较所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远远不如强关系、熟人。用户显然更关注自己类似的群体。全民K歌和微信读书的小池塘是用户的强关系好友,因此他们这种相互比拼的动力会更大。知识星球的场景,就是典型的小池塘里的大鱼。每个星球中都有星主,星主作为最大的KOL,可以邀请嘉宾,吸引粉丝付费进入圈子,粉丝之间具有很强的同需求,交流也比较focus。每个星球都是一个小池塘,粉丝都努力作为小池塘的大鱼。2.3 三个支线:工具性。对应了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社群提供的价值,如:KOL,管理粉丝和变现;粉丝,获取资讯。病毒性。对应了基本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即传播性,如:KOL,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持续邀请粉丝进入;粉丝感受到社群的价值,邀请身边的朋友进入社群;粉丝因为利益关系,邀请身边的朋友进入社群等。长连接。对应基本问题中的留存性问题。如,小圈子中用户有更多同类需求,用户沟通更频繁;用户持续获得优质内容和服务。2.4 优秀社群的三个标准人们相互认识;人们相互信赖;成员之间频繁互动。3 工具性- 要深刻思考社群的工具性,就需要深入分析用户加入社群的目的,然后才能思考清楚社群的价值。按照马斯洛的需求模型,大致分为这么几类:问答求组,解决当下的问题炫耀,在发微博、朋友圈的炫耀行为很类似寻找共鸣分享知识和资讯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维系关系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社群中成员角色有多种,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不一样,社群需要为不同的用户角色提供不同的用户价值。用户角色大概可以分为:普通人,社群中90%以上都是普通人,他们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社群最为坚实的群众基础。连接者,是指将信息分享出去的社群成员。他们串联起了不同的社群和人群,是推动信息在无数封闭小社群中扩散的关键人物,而且部分连接者也具有意见领袖的作用。局部意见领袖,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小范围人群的用户,他们能影响就正是他们自己的粉丝。全局意见领袖,是指那些能更大范围影响用户的超级明星,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粉丝的范畴,比如王思聪,他参与创办的熊猫TV直播,早期的5000万用户大部分都是被王思聪及其关系链好友吸引而来的。他就是我们所说的全局意见领袖。针对于不同的用户角色和多样的用户需求,社群如何组织?
三近一反原则
:相近地域(陌陌)相近兴趣(兴趣类垂直设计,虎扑)相近年龄(快手崛起的case)反(职业互补,性别互补等)社群的传播,依赖于粉丝的传播。粉丝传播社群可以总结出六大驱动力:
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关系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兴趣驱动荣誉驱动 > 利益驱动 > 兴趣驱动 > 事件驱动 > 地域驱动 > 关系驱动5 长连接第三个问题,关于社群的留存性。如何影响用户决策?三人成虎。
当某个用户身边的人都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个用户自然会被影响。
一个优秀的社群多能形成自己统一的文化,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认可的价值观,并传播扩散至群体以外,影响更多人。社群文化具有巨大力量,如果一个社群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用户身边的人常常提起这种文化,还用担心用户自己不来吗?比如帝吧文化。建立社群文化的几个关键要素:
故事性仪式感独特的“语言”竞争归宿感模拟关系6 运营方法上面提到了社群的三大支线,六大驱动,小池塘里的大鱼、社群文化等观点。社群组建起来以后,如何运营呢?本文总结了三种运营方式。
- 机制运营第一步,将用户人群进行细分。只有将人群实现细分,才能将他们引导到兴趣相似的人群中去,也才能引导用户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有效提升互动率。这是“三近一反”策略的实际运用。第二步,对产生的内容实时分类,最简单的区分是将其分为阅读型和讨论型,根据不同内容配备不同流量资源进行推广。第三步,让内容呈现去中心化。所有内容都有基础曝光流量,根据不同内容属性,充分利用好友关系链、细分人群等来做相关性曝光推荐等,让流量得到最大利用。标杆运营
找到社群中的典型用户、典型内容和典型玩法,并给予资源推荐,包括通常理解和位置、流量、活动展示等群硬资源,以及活动激励、勋章成就、用户进阶等软资源。氛围运营
让用户知道自己是在这个圈子里
在这三种机制运营影响下,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能在一个月内超过一定的阈值,这个小圈子就会活跃下去。
运营的本质是争夺用户时间,又可以分为强运营和弱运营,两者的差别在于围绕的核心是谁。弱运营的实质是充分运用各种特性和各种机制、基础需求、并将其融入产品的各种功能设计中去,让用户自发地行动起来,自发去寻找结果。弱运营就是理念就是:让人们愉快地消耗对方时间。社群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运营手段。
最后附上一张别人的脑图(图片水印是来源)
小群效应脑图
原文作者:不如假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