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知识
为什么别人的“干货”在我们手里总是不起作用?那些无用的知识如何“损坏”大脑?如何识别知识毒瘤,保持思想的独立性?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曾多次有人问,“我看不进书,但想学点有用的知识,怎么办?”
我大都这么回答:“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对阅读的喜好,从感兴趣的内容学起,知识终归是多多益善的。”
以往我对这个观点颇为满意。今天看来,我应该为那份窃喜深感愧疚,因为这个回答只对了一半。
有缺陷的一半是什么?
知识其实并非多多益善。
理由有二:
其一,多数知识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在不知道知识的局限性之前运用是非常危险的。这就像一个“还没学会降落”就直接开飞机上天的人(除了劫机撞楼的恐怖分子)。
但这并没那么可怕,毕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弥补缺陷。
可怕的是其二,部分“错误的知识”具有寄生型病毒效应:这类知识就像活在头脑中的寄生虫,一旦被感染了,对宿主的伤害既深远又难以觉察。
典型症状如:
心浮气躁、学不下需要动脑的知识;
对严肃知识的容忍度低,不懂“运用”知识;
认知、思维技能一直滞留在“浅知识”层面死循环,而自身还意识不到;
……
最终对个体思维能力造成的伤害这里不方便说,但是如果你负责过招聘就会惊讶一点:
为何思维同质化、千篇一律的人那么多?
为何能提出解决全新问题想法的人却那么少?
为何近年社会的学习热情那么高涨,但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见得有多少?
所有诡异的现象都指向了一个可能性:有些知识有毒。
事实上,在你阅读本文时,这个寄生型病毒已感染了广泛人群。
也许包括我,也许也包括你。
那么,到底是什么“知识”具有如此强的破坏力?
它到底是如何“损坏”大脑的?
我们该如何识别它,抵制它?
一、知识毒瘤是如何潜伏进我们思维深处的?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初步设想,这种“知识病毒”是否来源于某些“陈旧的知识”。
比如古代皇帝们最热衷于“长生不老”仙丹的炼制;又或者是西方热衷的“炼金术”、“占星术”;以及其他各类迷信思想……
很遗憾,这些“有毒的知识”大都非常新,甚至披上“科学”的外衣,多数还是由公众人物甚至权威机构发起……其中最典型也最广泛的一类知识就是我们熟悉的:快速成功的方法论(下面简称“速成论”)。
为方便各位朋友深刻理解负面知识对头脑的损害,本文就以“速成论”这类极具时代性的知识进行阐述。
深入阐释前,你可以质疑下:凭什么说“速成论”是负面知识?
为了确保理由的充分性,我从三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切入说明下:
市场维度
我们先假设“速成论”是正确的。比如,“学了某课程然后能拿月薪5万”。那么,掌握这个技能的人很快就极具膨胀,按照“供需-价格”关系,这项技能很快就会急剧贬值。可见,“速成论”违反了最基本的市场原理。
如果你觉得市场维度的分析太逻辑化了,我们不妨看下:
价值维度
“速成论”为了迎合大众“寻求简单的、确定性的成功路径”的心态,必然是“线性”、“孤立静态”的“简单系统”方法论。而现实世界,无论是商业、互联网、还是社会组织、包括人类大脑……全都属于“复杂系统”的范畴。
举个例子:
时下“技能提升”类畅销书普遍都会提到一个话题:
如何以更少的时间学更多东西,然后搬出认知学、记忆衰退、心理学各种理论教读者如何学习才能更多的“记忆”知识。
表面上看似“科学”,但这些论点在“出发点”上就大错特错了!
它把人脑预设成“记忆存储器”,把“知识”当“文件”,把“学习”当做“复制”的一个过程(这是机械思维)……但真实的人脑不是电脑,人脑是属于复杂系统,而电脑只是简单系统,两者的差异就像木偶跟哆啦A梦(强人工智能)那么大。
人类学习知识的真实过程是一个“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重新构建-猜测-批判-验证-再创造”的有机创造过程。
记忆仅仅是学习的副产品,而不是学习的目的。
这些错误学习的深入人心也解释了为何那么多人“学了那么多却什么也不会”。
*据我了解到的目前国内、“高效学习”的方法均没能跳出线性思维的局限
现实是复杂世界,能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才有价值,而复杂系统需要的思维是“非线性的”、“关系-动态交织的”,这完全跟“速成论”的思想是对立的。
简而言之,“速成论”太简单了(才能吸引大众),简单到不能有效解决任何有价值的问题,简单到无法让受众获得真正进步。
如果你觉得价值维度的分析还不过瘾,我们不妨再从大脑思维发展的生理维度看下:
大脑生理维度
我们直觉上是否觉得我们思维的发展、进步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是平滑上升的?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了:不是。
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人类思维的进步绝非平滑上升的,而是呈阶梯状。
图:思维实质进步的体现总是滞后于真正进步的时刻
这里我们就不用神经学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讨论,只需观察下电脑即可:
电脑升级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一段较长的“停机升级时间”,但是我们却从未见有人“自然休克”升级大脑思维。
一些朋友可能说,“睡觉时不是么?”。
对,睡觉时确实是我们大脑修复神经的时候,但那只是修修补补,而不是升级思维技能。
我们不可能演化出睡觉时“升级思维”的生理机制。
理由很简单,毕竟,睡觉中途被吵醒的情况太常见了:野兽的嚎叫、孩子喝奶、天上响雷、妻子发火……如果思维升级到一半被吵醒会怎么样?不就直接成植物人了?
现实中,人类思维的进步必然是通过一种保守的策略实现:
尽管大脑学习了全新的思维技能,但是它潜藏在思维深处,即平常行事时,我们仍旧采用旧的成熟思维,直到有现实行为“证明”新的思维能够胜出旧的思维为止(这个过程在潜意识中进行,我们感知不到),最终体现如上图。
这个结论从儿童发展的研究中可以看到。
为何许多孩子的全新“技能”,比如,从爬到行走、从发声到说话,好像一夜之间突然学会?
我们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人工智能专家就明白,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之间的差距,就像你骑着鸵鸟却想飞的比超音速飞机还快。这绝不可能一夜之间学成的。
这些新技能的基础其实早就在长时间积累中酝酿了(只是没体现出来)。
这正是真实学习中最迷惑(误导)人的地方:
我们误以为,学了很难的新知识、没什么用,但它真正发挥大都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体现)。这就是为何很多人认为读书不如送外卖,因为它的价值没有即时反馈出来。
这个特点让现实反复上演了一幕幕古希腊式悲剧:
多数人学习速成论的初衷恰巧是因为先前啃了很多“硬知识”,但没有感知到进步,学习“速成论”之后没多久恰巧出现了某种进步(其实是先前的硬知识随着阅历渐渐与你的旧思维磨合发挥了作用),结果多数人却极不公平的将功勋章赐予“速成论”。
以上我们从市场、价值、大脑生理等三个不同维度分别揭开了“速成论”知识由于捡了大脑思维漏洞的便宜而造成了负面影响。
但是,如果这些“速成论”知识仅仅是“无所作为”,最多也就用近年流行的话来说“缴纳智商税”劫傻济猾、劫贫济富,一次性伤害也就罢了。
遗憾的是,知识病毒并非普通的的感冒病毒。人感冒了,过段时间自然就痊愈。
知识病毒更倾向于“癌”的性质……虽然没那么严重,不至于让宿主致命,但却会使大脑致“残”。
二、知识毒瘤是如何损害大脑的?
如果我们想直观了解大脑受损有多严重,不妨先简单了解下健康的大脑思维是如何运作的。
人脑作为身体中最消耗能源的器官(占体重仅2%,耗氧量却占了25%),从进化视角来看,在漫长而食物紧缺的原始社会,我们不难想象大脑会演化出一种“高效节能机制”,我们对这些机制并不陌生,比如:
如无必要,尽量少动脑(贪懒);
如有必要,优先采取简单决策策略,比如“从众”、“听从权威”、“近因效应”、“寻求短期反馈(短视)”…
以上在现代人看来属于缺陷的低级思维,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原始社会中却是我们保命求生的杀手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健康的现代人大脑中依然保留着节省能源的原始机制,这是正常的。
好,下面我们看一下,“速成论”等负面知识究竟是如何改变我们这个“节省能源”的原始机制来损害大脑的。
现代生物学对大脑的认知都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大脑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非中央集权控制)。
但是,学过编程的朋友应该就会提出一个问题:那大脑是采用什么机制来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一个死循环呢?
比如,我们自古就懂得欣赏美丽“赏花赏月赏秋香”,但我们的思维怎么防止自己不会一个劲的赏花直到饿死为止呢?
大脑深处到底是采用什么机制阻止思维陷入死循环的呢?
程序猿朋友都知道,一个健康的系统通常会激活“死锁检测程序”,进而清除死锁。
我们大脑也有类似机制,一旦大脑陷入“疑似死循环”状态,比如,你坐在书桌上反反复复做着练习题,大脑就会启动“解锁程序”,具体的表现我们非常熟悉:
即让人产生一种“焦虑、无聊、烦躁、厌倦”等负面情绪,或者变得更容易“转移注意力”。
可见,这些经常阻碍大家“学习”的负面情绪本来是大脑演化出来排查错误思维的自我保护机制。
聪明如你应该意识到了,我们思考困难问题时,思维时不时会陷入循环试错的状态。恰恰是我们现在非常看重的能力:专注力——它却恰巧疑似“思维陷入死锁”状态。
对于“能源告警阈值较低”的大脑,这可不是件好事。因为它时不时就会触发警铃。
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习困难问题时更容易走神,烦躁,因为大脑其实在保护你(不要没事浪费能量)。
但是,人类这种即无翅膀又无利爪还略微矫情的灵长类动物,靠的恰恰是思维优势取得胜利。
所以,一个健康的大脑,其思维检查告警应该是维持在适中水平的“阈值”,即,既不能过于敏感(稍微思考就走神),也不能太迟钝(有事没事陷入沉思中成为其他猛兽的美食)。
有了以上大脑的认知基础,我们终于到了揭开“速成论”知识是如何损伤大脑的谜底了。
我们相信“速成论”是真的这种“确证信念”(生理层面是改变了大脑的局部神经联结或奖赏回路)会急剧降低上述提到的“大脑告警阈值”。
PS:凡事追求速成的心态(虽然初衷是好的)会产生同样的负面效果,这一点我们尤其需要警惕。
请注意,大脑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器官,虽不至于一夜之间发生质变,但这些并非发生在朝夕之间。
别忘了,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长年累月各种社会媒体狂轰滥炸、整个社会风气浮躁,恶性循环熏陶多年之后——社会已经演化成了这种病毒知识(速成论)传播的绝佳温床。
一旦大脑遭病毒知识感染后:
思维变得高度敏感,只要一发现“疑似死循环”即“告警”——让我们分散注意力,或者唤醒我们的各种负面情绪(焦虑、烦躁),以此实现思维的“解锁”。这彻底割断了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当今的各种瀑布信息流产品(比如微博、朋友圈、猎奇内容、短视频、直播等等)能够拥有如此海量受众:
我们的原始人大脑并不会识别内容质量,要知道,在原始社会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可能都会影响生存,所以,大脑会把任何“新”信息都解读成“高价值信息”,值得消耗大脑能量去重点追踪。
因此,智能手机的便利恰巧为上述“转移注意力”敞开了大门,可怕的是,一旦我们进去了就很难再出来了,因为互联网上新资讯永无止尽。
这进一步加剧了“缺陷知识”对大脑的伤害。
《网络上瘾者不正常的大脑白质完整性》的研究显示这类思维习性慢慢的导致了大脑生理层面的质变——类似于烟瘾、毒瘾引发的病变。
如果我们觉得这些程度的“脑损伤”已经够严重了……但我还需要很负责的告诉你,很遗憾,这才只是雪崩式伤害的开始。
三、负面知识对大脑造成的二次倍增伤害
心理学有个核心概念是“认知失调理论”,即我们有一种强烈的维持“对世界的认知”与“我们的内在信念”高度一致的倾向。
比如,你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明星,但他(她)出轨了,你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为他的出轨寻找“正面理由”。比如,是否他对象出轨在先,或者对他不好等等,以至于你在查看各种花边新闻时,也只留意与你信念一致的资讯。
这就相当于把自然开放的大脑强制进入封闭系统状态。
而“速成论”的二级伤害恰恰在于此:
一旦我们缴了各种“智商税”花了时间精力去践行“速成论”失败后(这是必然的),由于“认知一致”的心理本能,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认为“速成论”有问题,而是认为自己实施力度不够,甚至质疑自己。
就像中世纪的欧洲,那些遭黑死病(鼠疫)肆虐的信徒们,在求医无效后不是想着赶紧发展医学,而是认为自己对上帝不够虔诚,于是上天降下灾难,以至于人们聚众祈祷(这加剧了病毒传播),甚至拿鞭子抽身体(认为能赎罪),最终的结果是黑死病延续了四百年,欧洲人口减少了一半。
这就是负面知识的倍增伤害,它(利用心理一致)抑制你的“自我纠正”思维,对“缺陷信念”陷得太深的人,仅凭自身的力量就很难自救了。(很多陷入各种瘾症、邪恶宗教的人难以脱离也是类似道理)
这最终导致了极其强烈的“封闭思维”:只看自己想看的、看得懂的信息。互联网上不少“喷子”就具有这种思维,他们从未真正全面理解内容,一旦看到与自己思想抵触的内容就开火。
至此,我们已经从大脑运作的角度深刻解释了以“速成论”为代表的负面知识为什么能够对大脑造成如何严重的“损害”。
这个结论也解释当下众多的诡异现象:
为何很多人都养成了“跳读、只看结论、只看功利书”的习惯;
为何社会认知水平较低的群体普遍都追求“速成”;
为何花大量时间勤奋践行速成论的群体反倒是进步最慢的群体;
为何“吃一堑长一智”很难在“速成论”的受众群体中发生;
为何当今各类畅销书存在如此多肤浅缺陷知识却还能大张旗鼓的受追捧;
……
庆幸的是,一旦我们「深刻」认知了大脑受损的实质原理,要根治病毒知识的威胁也就没那么难了。
*这就是为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如此有用。
四、我们如何保护大脑不受负面知识的侵害?
策略一:接种免疫疫苗
比如本文的「深刻解释」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疫苗了。
如果你自认为心浮气躁,或者依然迷信速成论,还是老建议,可以把本文看多几遍。
*顺带分享下李少加个人的阅读习惯,对于启示我的内容,我是会反反复复阅读N遍的。另外,「少加点班」多数文章蕴含信息量极大,仅看一遍确实很难内化。
另外,对于中度浮躁者,把智能手机上的推送提醒关掉,上班、学习时把手机放在视野之外,或者把低质量信息流APP直接删了,这些都是简单易行的纠正方法。
策略二:识别并远离缺陷或浅显知识
或者我应该这么说,生命如此有限,请尽量将时间挥洒在价值密度高的信息上。肤浅的知识(通常也是有缺陷的)大都特征非常明显:
迎合你的胃口,没有「深刻」解释、仅仅用案例支撑论点,纯经验主义(不会涉及到严谨理论),甚至词汇量(不是字数)都非常少。
如果想看肤浅知识的案例,很简单,随便点开朋友圈看一篇泛泛而谈的十万+文章就明白了。
策略三:尝试啃些大砖头硬知识,体验次好处
我属于记忆力很差的一类人,比如我几乎记不住任何一个手机号码。但近年来我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全新知识时总是异常轻松、或者理解的非常「深刻」。
比如,我以前学习“心理失调”时就“秒懂”,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很久以前了解了“控制论-负反馈”理论,彼此间存在内在一致性。
又比如,我学习大脑神经认知时,总是会不自觉结合进化论来辅助理解:某些思维明明是缺陷为何会演化出来呢?因为它在原始丛林条件下是优势……如此理解的就更深刻了。
这就是你下过功夫深刻吸纳一些“大砖头”的好处,它能让你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以后学习新知识时还能产生“加速升级”的效果。
庆幸的是,大脑潜意识的计算能力约是有意识能力的10…万倍。作为目前已知宇宙中最智慧的器官,大脑的潜意识能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难啃,难以理解的知识,哪怕当时看不懂也没关系,它依然多多少少驻留在思维深处了,静静地等待着特定的契机之下激活,与你的旧有知识紧密交织,直至塑造成你思维的一部分。
尾声
真实的世界就是一个对立矛盾、相互交织却又富含能量的混沌复杂系统。我现在越发觉得世上根本不存在“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物。
就好比知识,又好比我们那全宇宙(已知)的最强大脑,无论自然演化设计的多么精妙,一旦遇上“负面知识”(比如速成论),就会激发自我保护的本能(急剧较低能源告警阈值)甚至进一步恶性循环最终演化至“封闭系统”,最终彻底毁了我们的思考力。
大脑既是精密的,但也是脆弱的,我们唯有通过深刻解释来获得救赎。
众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对科学知识非常警惕,甚至视之为潘多拉的魔盒,这不无道理。
但是,我们不能因而自闭视听、止步不前,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回归真实的人性(开放系统),吸纳更多的深刻解释,但永不盲从,进而持续抵消、中和不同知识间的狭隘危害,让「进步」永无止境。
相关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当老鼠睡眠不足时,大脑将开始“自噬”。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对老鼠进行了研究,发
很多新产品做的非常好,但是人们往往都不愿意去尝试。比如,在大二的时候我接触了有赞这款产品。它是一款专门为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
了解认知偏差不是为了去欺骗用户,而是善用能够触动用户的方式与用户沟通,传递产品价值。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判断,经常都是错误的
InnoCentive解析:集结全球“最强大脑”的科研众包平台
作者@龙真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网站InnoCentive。这个网站之所以让人惊叹,是因为它拥有着太多的牛叉之处:(1)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