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
史蒂芬说: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命周期被极大缩短,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脸萌、围住神经猫等现象级产品的走红周期只能按天来计算。盛极而衰的命运,是否会降临到BAT身上?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规律。尤其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命周期被极大缩短: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尚能引领风骚10余年;但到智能手机时代,宏达电、三星、黑莓的衰落远比人们想象的快的多;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百度魔图、脸萌、围住神经猫等现象级产品的走红周期,只能按天来计算。
问题来了,盛极而衰的宿命,会降临到如日中天的BAT身上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2014年Q3财报入手,尽可能通过数字背后挖掘深层信息,初步看出几家公司将来的发展后劲究竟如何?
阿里:从慌乱到淡定 2014年“意外”逆袭
先看一组数字,在总营收和利润方面,阿里 Q3营收16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7%;核心业务运营利润达84.93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为68.08亿元。
(备注:阿里净利润偏低是因为支出30.10亿元用于对员工进行激励)
就移动端表现方面,Q3阿里来自移动端的收入达到37.19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移动端收入的占比从2013年同期的3.8%,增至如今的22.1%。而在GMV 方面,移动端GMV为人民币1,990.5亿元,占比达35.8%。在刚刚结束的双11中,当天571亿的交易额刷新了电商交易的最大记录。其中移动端占42.6%的比例。
应该说,阿里巴巴的数据是非常漂亮和有说服力的,然而就在一年之前,阿里巴巴在移动端的布局,只能用“慌乱”来形容。
2013年10月,马云在内部论坛发帖向腾讯发布了战书,宣称要“火烧南极”,与腾讯全面开展。其中包括移动社交领域的“来往”,以及推出游戏平台等。
但是面对如日中天的微信,阿里似乎处处碰壁、接连败北。“来往”只发展到50万日活跃量,和超过1亿日活的微信差了N个数量级。春节时支付宝红包被“微信红包”来了一个“偷袭珍珠港”,之后的嘀嘀快的打车大战,阿里也是提前挂出“免战牌”,宣布退出补贴被认为“马云认输”。从风头上说,上半年阿里似乎被腾讯完全压制。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表象,阿里从今年8月上市到双11再创571亿元交易纪录,体现了其电商领域的优势还在扩大,而且移动端并没有出现因为“没有移动船票”而导致的溃败。相反对于与腾讯联姻的京东,却没有从微信、手Q获得外界预期的立竿见影式的移动营收暴增。
(在月活前10的APP中阿里仅有一席)
可见2014年Q2和Q3是阿里在移动战场上,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关键一年。按照目前趋势,笔者认为阿里在未来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前景最为乐观。
腾讯:微信光环褪色 移动游戏难酬壮志
毫无疑问,微信是一款可以非常伟大的产品,它改变了数亿中国人的沟通方式和社交生活,然而是遗憾的是,它对腾讯的意义,替代的价值大于新增。甚至通讯互联网专家马继华撰文指出“微信正在扼杀腾讯的未来。”
的确,微信的崛起,谁最伤害?新浪微博、陌陌?这些对手的级别都远远不够,或许QQ和手机QQ才是最大的被冲击者。用户的总时长是有限和固定的,微信将QQ和通讯录的关系全部迁移过来,形成稳定的社交群,势必会造成此消彼长的关系。
再看看腾讯交出的成绩单,数据显示,腾讯Q3营收198.08亿元,同比增长28%,环比持平;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3%。值得关注的是,在Q3财务数据中,微信和手Q游戏收入为26亿元,环比下滑。
腾讯的收入大概分为几个版块:网络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线上广告等。其中网络增值服务中主体为网络游戏,大概占比50%以上,也是腾讯利润最丰厚的部分。电子商务部分虽然一直被边缘化,但其实承载了腾讯游戏收入之外的很大比重,但由于剥离给京东,使得这部分收入锐减。而线上广告并不是腾讯的强项(相对于百度而言),由于放弃了搜索业务,缺少了对用户行为、需求和交易方面的最有价值数据的采集,使得腾讯在大数据营销方面和阿里、百度、360等并没有太大优势。
回到大本营的游戏阵地,腾讯游戏的收入依赖于重度付费型游戏,过去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等老牌端游构成了收入的主体,后起之秀剑灵、斗战神等表现不及预期。所以年初外界对微信手游寄予了厚望。但Q3财报中手游收入的环比下滑,打破了年初的乐观预想。即便Q4有所反弹,也会面临无法保证持续出现“天天酷跑”这样现象级游戏的问题,维持收入高速增长就是一个难题。
成亦微信,败亦微信。微信让白领们爱不释手,但却无法像QQ那样获得QQ会员、QQ空间、QQ秀等增值收入,也无法像QQ那样孵化一大批收入数十亿规模的端游、页游。同时微信在电商、O2O、广告等领域的表现也远低于外界期望。所以从外界看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真正船票,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谓不菲。
客观来说,不是微信无能,而是作为巨无霸的腾讯胃口太大。近百亿的移动游戏收入足够养肥很多创业型的手游企业,但对于企鹅巨人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
百度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135.20亿元(约合22.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0%;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38.76亿元(约合6.3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2%。移动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已达36%。
从数字来看,百度在移动端的表现相对更为抢眼,官方也在反复强调移动营收所占的比重,并推断百度在移动商业化方面在BAT之中走在了最前面。但笔者认为百度在移动时代面临以下几个难题。
首先是移动搜索面临着几个强劲对手。在PC端,由于360搜索超过30%,百度已下滑到55%左右,难挽颓势。在移动端,神马、360搜索的份额各自在10-20%之间,都无法和百度构成威胁。但长期来看,百度手机浏览器目前落后于UC和QQ浏览器,又被360手机浏览器形成紧追之势。2015年稍一疏忽,就可能失去手机浏览器这个阵地,可能重现PC被360逆袭的故事。
其次是移动搜索的分散化和长尾化问题。在移动时代,搜索需求被各个APP大量分散化了,如搜索餐饮时选择大众点评,搜索出行时选择携程、艺龙,手机百度的作用越来越被边缘化。
最后是移动搜索的商业化问题,百度在PC时代过多的竞价排名广告一直遭到诟病,但可以忍受,而手机端如果承载太多的广告、翻几页找不到结果的话,用户该抓狂了。因此同样的请求下,移动端的商业空间受到一定的约束。
百度意识到了移动搜索如果复制PC搜索的商业模式,一定会遇到严重问题,为此,百度今年推出了主要面向O2O商家的产品——百度直达号,算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创新。但是这款产品出生之始就面临软肋,就是要重新给用户创造逆天的输入@习惯。
在10月10日的360数字世界大会上,360高管于光东在发布360来店通时,直言不讳的指出百度直达号对于用户输入@的习惯比较“逆天”,并强调移动营销应该顺应用户使用习惯,而非重新改变。而百度也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并进行了补救,李彦宏在Q3财报电话会议里表示,我们需要让消费者知道“直达号”的存在,未来用户在搜索比如一个饭店名字的时候,我们会在搜索框下推荐用户搜索时加上“@”。
从百度指数的反馈来看,用户对百度直达号的关注度远低于微信公众号,可见商家和大众对百度直达号的接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移动之战背后: “管道”衰落 内容重要性凸显
总体而言,在这场移动之战中,年初最不被看好的阿里(移动端王牌不多),反倒未来的形式最为乐观。究其原因,其实是很多人高估了,“得入口者得天下”的定律,在移动规则下不再灵验。换句话说,即便用户80%的时间停留在微信,但要购物的时候,仍会选择手机淘宝、手机京东这样的APP。同样,重度手游用户要找游戏的时候,仍不会将360手机助手、91助手等应用市场作为首选。而最近阿里和腾讯联合注资华谊兄弟、小米入股爱奇艺,无一不凸显了内容的重要性。
因此,未来将是内容和服务为王的时代,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需要摆脱自己仅作为“管道”的角色,而单靠几款装机量过亿的APP,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
相关阅读
有些话说在前头:以下所述内容,主要是基于在互联网公司玩基金和基金公司玩互联网这样的前后经历的切身感受。如果说都归于到“互联网
传统企业对于转型,不应该只停留在“线上引流线下成交”、“虚实整合”这类口号,而是应该深入理解互联网,并思考结合互联网后,自己原来
小黄车ofo与摩拜单车,在城市短兵相接,大决战不可避免!决胜的核心因素就是,互联网思维!究竟存在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
要想在互联网车险这个市场有所作为,还需要创业者和从业公司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寻求突破。一、互联网车险市场发展状况:2013年左右,随
“慢时代”里,宁舍弃利润,也不丢失市场份额,不丢现金流。慢下来,已成为必然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各行各业的“利差”消息不断;中美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