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
上一篇《如何架构一家公司(上) :企业文化篇》我们聊到战略的上三路:使命、愿景、价值观,这次我们讲下三路:组织、人才、绩效。
战略就是你必须清楚你这企业未来是做什么的,然后研究怎么做。——许玉林教授
战略不是企业做了多完美的计划,而是计划落实到什么样的组织?谁来干?考核指标是什么?
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是真正的战略落地。
一、组织
组织是战略实施的载体,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的而形成的团体。
战略要想成功,必须配置合适的组织架构
你会诧异的发现很多公司在某一阶段提出新的战略目标,但是还是原班人马去干,组织没有任何调整,没有换掉任何领导,也没有部门的拆分与合并,这样的战略变革基本是要失败。
马云说:
“如果有人告诉我他调整了战略,我最关心的是你打算关掉哪些部门?合并哪些部门?哪些领导上位?哪些领导下台?这才是战略的开始。”
说起来简单,如何做呢?
首先组织需要追随战略,我们将战略分解成独立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对应了组织下的部门;组织结构怎么设计?
答案是:
你有多少功能就有多少部门;
其次,你要想履行功能,就必须把它梳理成一项一项的职责,这些职责对应了部门下面的岗位;
最后,将每个职责拆解为任务,任务对应不同的工作内容。最终由合适的人来达成这些工作。
组织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
如何才能提高组织效率?
答案是:有效的专业化的职能分工,即把一项负责的工作尽可能分解成最简单的工作单元。“保持大堂整洁”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看看麦当劳是怎么做的。
麦当劳把简单的事做得如此精细,甚至都不需要员工动脑,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按手册操作。
注意第五项“(5)检查桌椅,包括儿童椅。(是否底面清洁?…)”,平时不常用容易积灰的儿童椅被重点提出,没有提正面的清洁,而是提底面的清洁,由此了解麦当劳的工作分工是多么细致入微。
你的公司可以做到么?
物极必反,协作问题由业务流程解决
管理的第一大悖论:组织运行的效率悖论。当专业化分工过于细致时,也会导致岗位间、部门间的配合问题,摩擦不断。反而影响了组织效率,如何解决?
通过“流程再造”,再次关注于组织效率的提高。分工越细,导致的关联问题就越多,通过流程串联来解决协作问题。
提升组织能力有两个维度:
纵向的专业化分工,解决组织的效率问题;
横向的业务流程,解决岗位之间的关联协作问题。
二、人才
战略最终都靠人去实践,管理要素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关键要素,也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关键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不要迷信找最好的人,要找最合适的人,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训出来、磨合出来、争吵出来、打仗打出来的。有才华的人都有点怪异,他有的地方很厉害,那肯定有些地方不靠谱,关键是组织不要让他做不适合的事情。
那怎样才是合适的?
基础原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有个问题,为什么马云不懂技术照样搞出了阿里?彭蕾不懂支付金融照样把蚂蚁金服做成全球最大独角兽?
因为对于带兵打仗的CEO,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阿里内部有个选择未来接班人的德州牌局,通过德州扑克,观察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非常年轻一派:冲劲很足,但谋略不够,将他放到新业务,很合适;
守得很好的人:非常谨慎,善守。用到攻坚战,即守为主、攻为辅的地方;
有勇有谋的人:适合复杂的商业环境,在红海竞争的厮杀中非常沉稳。
当然,每种类型的个性都有不足,组织需要给他们配不同的人,扬长避短。
招高层要招比你更强的人,而不是相反
马云在湖畔大学里说:
“招人是招你的老板,我招人,这个哥们过几年肯定会像我的老板。我把他请进来,这是格局。找比自己强的人,找可以当自己老板的人”。
假如你招的人都比你差,比你差的人也招比他还差的人。不敢想象,最后这家公司会是一拨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发现一个公司里面有些人招聘,招来的人都是比自己能干的,那说明这人格局境界非常好,要给他多一些机会。
不培养不可代替的人,培养的是组织能力
人力资源的原则:不培养不可代替的人。一旦员工成为不可代替的,就增加了员工讨价还价的资本。以前在oracle,每个岗位都有backup。即使离职,随时有人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组织不会因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滞。
辩证的看问题,当你是创业初期的时候,不可能有那么多富余的人力。但这时,每个岗位都具有唯一性,一旦离职后果严重。这时公司一定要把个人的知识、技能总结成组织过程资产,提前做好准备。新人来了,可以快速入手,降低交接损耗。
最后说一句,培训的三大主题内容:
做什么,从职责中来;
怎么做,从流程中来;
改善提高,从绩效结果中来。
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开人时“心要善,刀要快”。对小公司伤害最大的是能力强但价值观差的“野狗”,对大公司伤害最大的是“老白兔”。小公司的成功是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在于开掉什么样的人。对于核心岗位,股票期权除了激励新人之外,也用于请老人离开。
有点需要特别关注,开人的时候切勿因小失大。如果“心不善”,圈子太小,声誉没了,很难吸引到人才,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公司。
三、绩效
战略实施的核心是绩效,有了人才和组织的调整,战略最终需要通过KPI来保证执行。
你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设置KPI是一门艺术,阿里对高管没有KPI,高管的KPI会引发强烈的结果导向,大概率会走偏,所以对高管更多是考核软性能力,比如:使命、愿景、价值观、人才引进、组织变革等。
而中层和员工要结果导向,需要设置具体量化的KPI,但也不是战略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是由管理者结合“使命、愿景、人才、组织”进行巧妙的平衡后制定。
关注引领性指标,而非结果指标
KPI最忌讳愚蠢的分法:我们今年做五十亿,你分两亿,他分三亿;或者这个月做5亿,下个月10亿,再下个月20亿。
这些分法都不对,KPI是一个结果,需要重视的是前面的过程,即“引领性指标”。做好哪几件事情才有结果,做这几件事分别要什么样的人,引领性指标的分析是极其关键。推荐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对引领性指标有详细的说明。
总结
“战略需要配以合适的组织,组织需要配以合适的人才,人才需要配以合适的绩效。”
这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体系。切记:战略、组织、人才、绩效的不匹配,是多数公司战略落地失败的主要原因。
后记:我们这次通过组织、人才、绩效三个维度讨论了公司运营的框架,但每个维度如果细聊仍有许多内容,后续有时间会另起主题阐述,感谢继续关注。
相关阅读
如何架构一家公司(上):企业文化篇
相关阅读
对于社区而言,多做就是多了解用户,维护好核心用户。多思考就是在日常之中使用一些互联网产品的同时,把一些优秀的运营方法借鉴到自己
在所有的互联网产品中,每个用户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发生不同的行为。所以,我们在搭建用户运营体系时,主要是基于用户的角色和行为的不
星巴克猫爪杯事件爆红的背后,是偶然,还是刻意营销?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商业案例。我从各方面收集了些资料,将从市场营销(运营)和产
如果上一篇文章《老司机分享:如何高效地处理杂乱无章的运营工作》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牛逼的运营是如何统筹规划自己的工作的思路的
如今流量越来越难获取,在超级用户的贡献远远高于普通用户的情况下,与其拼命的花大价钱去争抢流量,不如围绕核心用户群,深耕细作,获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