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测试
在初创公司,大部分都没有专门的QA(质量保证)人员,此时测试的活儿基本上就是产品做了。
实际上这活儿也挺适合产品做的,毕竟没有谁能比写PRD的那个人更了解产品细节了。
这半个月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网站架构更新。时间紧,资源少,没时间系统的搞沙盘测试,依然像往常一样,全员大帮哄,做了一夜黑盒就完事儿了。
结果上线之后各种Bug,用户反馈压爆客服。还好技术团队比较牛掰,严重的缺陷当天基本都解决掉,才没造成过大的损失。
之前一直没系统的去思考过测试方面的事情,亲身经历才感觉到后果的严重性。
于是重新看了下项目管理的书,找了些测试方面的文章,在这儿小结一下分享,希望大家在留言一起多交流碰撞。
先聊聊项目管理: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测试严格来说属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三个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是验收整个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而现在的创业团队大都是敏捷型开发团队,也就是一些文章里经常说的“小作坊”~没有繁重的工作流程和复杂的层级关系,沟通和执行的效率都很高。
所以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中大部分是不适用于初创阶段的,这时候就得结合自身情况,用合适的方法具体分析了。
就测试而言,系统的软件测试方法非常多,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α测试,β测试,回归测试,模糊测试等等……
最常见的三种是:
黑盒测试——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直接在程序接口上进行测试。通俗的讲就是把产品拿过来直接用找Bug。
白盒测试——把测试的对象看成一个透明的盒子,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常用的有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判断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这几种。(这个都是开发的活儿,产品们了解下就好
沙盘测试——模拟用户在实际环境中的测试,也就是把一个个用户场景都走通一遍。这样就把粒度较大,也十分重要的逻辑漏洞过滤掉了。
而实际操作中,测试要如何规划呢?
下面分别再从8个维度重新归纳一下。
首先,测试人员的核心能力在于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这需要结合技术和产品的角度来思考。
了解已有信息
测试开始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从哪开始测试:
目前已经有哪些可供参考的信息:产品规格?需求文档?用户文档?已有的Bug记录等等。(理想情况下,测试人员应该掌握产品应有的所有细节资料。然而事实上这些文档很有限,多问多积累吧…)
产品支持在什么系统、平台和设备上运行?
产品都处理哪些数据类型?(如聊天信息,消费信息等)
产品有接入外部产品吗?(如其它API或数据)
多少时间用来测试?
测试的优先级如何排列?
测试的风险如何判断?
发布和更新的流程如何?
基本上,了解好上面的信息就可以开始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记得:(这次就是没写吃了大亏)
写测试用例!
写测试用例!
写测试用例!
从用户场景测试:
自己做的产品,我们一定有自己的理解,而用户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使用?都是我们需要慢慢的通过与用户的交流,产品的数据积累,用户研究得来的,测试的时候当然也不能漏掉。
用户的使用经验:
毫无经验
有些经验
很有经验
技术狂
黑客
……
当然,角色要多少有多少,具体看我们产品有什么需要了。
用户的操作行为:
在不该返回的时候返回
不耐心多次点击按钮
输入错误数据
不理解如何使用
没按照产品规则进行设置
随便乱点
……
意料之外的Bug常常就会在这里出现,不过一般都是小Bug,但更深入的想想,其实会有更多产品本身的问题。
产品性能问题:
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了既定要开发的功能?
超负荷使用的情况下,产品状况会怎么样?加载速度会变慢吗?会崩溃闪退吗?出错有给用户反馈吗?
闪退后数据是否会丢失?
用户数据的安全如何?
运行过程中程序中断会发生什么情况?
是否需要调用的硬件服务?(如GPS,WiFi)打开会如何?没打开会如何?
用户是否按照既定的产品路径完成了我们期望的引导?
是否整合了第三方登陆?(如QQ、微信登陆)
用户反馈是都符合我们的产品定位?
……
从数据发现问题:
数据对于产品的意义咱们就不多提了,往往经得住考验的功能点都是基于数据做出的。
然而,数据多了也同样愁人,不管是用户还是我们自己开发,数据一多,出现错误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跨平台的数据同步问题
数据存储的极限
数据被移除时会发生的情况
删除App或卸载软件时,数据如何处理?
删除并重新安装时,数据如何处理?
是否会因过多或过少的数据需求导致布局和UI的改变?
在不同时段和时区时使用会如何?
数据同步时被打断
数据或网站数据架构更新时会造成的影响
如何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无效的数据如何处理?
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和用户场景,出现极限数据时的测试也不可忽视
测试用户可输入的极限值
用重复数据反复测试
在无任何数据的手机上测试
在老旧手机上测试
预装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使用超出预期的数据测试,看程序如何处理
分析数据是如何影响UE的
写一些小的脚本让测试自动化也是非常高效的~
出错时的提醒和消息
这时就完全从用户和测试者本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错误提醒和消息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
错误提醒的UI是否易于接受?
错误信息内容是否易于理解?
错误信息格式是否一致?
错误提醒有没有用?
信息内容是否合适?
错误是否符合惯例和标准?
错误信息本身是否正确?
产品是否能获得错误和崩溃信息?
是否所有的错误都测试过?
用户处理完错误信息后,将处于什么状态?
是否在用户应该接受错误信息时,却没有错误信息弹出?
错误信息的确会影响用户体验。然而,错误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我们永远写不出没有任何Bug的程序一样。
虽然最理想的状态是避免用户遇见错误信息,但这几乎不可能。
对于出错情况的设计、实现和确认很可能与预期相反,但只要测试时善于发现这些意料外的Bug,改进它们就更有头绪了。
特定平台的注意事项
每个平台上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都有很大差异,考虑产品在不同平台上的限制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一下一些方面入手:
是否遵循该平台的设计规范?
转动设备的方向时,有什么变化?
平台支持哪种设备?
触摸屏在不同情况下支持何种手势,如:双击、长按、拖动、摇晃、左右滑动等
是否需要调用GPS?
用户进行多个任务,并在不同App间切换时,产品是否正常运行?
用户进行更新或上传操作时,是否会显示进度?
默认设置如何?是否可调整?
网络中断或其它原因打断时的情况
当连接断断续续或意外中断时,很多场景我们都要重新考虑:
用户运动,走动环境下
WiFi连接下
无WiFi连接时
3、4G模式下
手机和WiFi网络切换时
飞行模式时
有电话打来时
收到信息时
收到消息提醒时
电量过低,甚至自动关机时
……
这类测试最容易发现错误和Bug。不仅是开关机,确认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尝试用户使用的整个流程也至关重要。
测试远非对与错的判断
以上是重新归纳后的8个维度,肯定不是面面俱到,但多少提醒我们:
带着问题,才能发现问题
测试往往大家被认为是完全按照逻辑的、可计划和预测的,然而只有在真正编写测试脚本,实施测试计划,在通过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反馈中不断总结,我们才能越来越接近上线后的真实状态。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相关阅读
一次偶然的上海(Smalltalk)运营交流会上,聊到了自己一年多来在小红书、百度贴吧关于内容运营的经历。发现大家对我,哦不,对内容的运营
思考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梳理一个运营的大局思路,很多人问我运营是干嘛的?也有很多人说运营就是打杂的,但其实,未来网络运营必将成为持
业务是一个复杂体系,数据分析也从来不简单,两者结合都是充满挑战的。作者总结了一份全面的运营数据指标,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与
微信群控系统去年已经开始普及,群控系统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但更多人对此可能还不是很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它
对于当下共享单车在互联网界的火热状况,笔者想从大数据文本挖掘的角度来做一番分析,主要是从海量的文本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讯息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