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推广

产品中如何创建“用户模型”

时间:2020-01-28 12:41:37来源:运营推广作者:seo实验室小编阅读:607次「手机版」
 

当你产品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根据自身用户数据,来完善我上面提到的流程,建立出符合标准的用户模型;然后去作出判断,那个时候,你的产品模型就比较合适了。

从我自己的角度,一开始做用户模型的时候,那个是从0到1做一个交易平台,跨境交易。当时主要是对于使用场景不太熟悉,所以创建多个用户模型,之前有个理论,当你想出16-17个用户模型的时候,实际上你是涵盖了所有的用户。这点我还没有实践过,也没有数据支撑,但是我做了用户模型后,对于自己的帮助和本身产品的理解还是蛮到位的。所以,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创建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的意义

先讨论一下用户模型的意义。

我刚才举的例子,并不是说,用户模型只在从0到1的产品中有用,用户模型实质上是贯穿整个产品始终的。从0到1,可能需要解决的是用户的需求。这个时候可能更多是产品经理通过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型,以及自身对于用户和行业的把握,乃至一些研究机构的相关数据(我当初就去趴了十几家网站,包括中国边境所发布的一些数据去创建用户模型的),自己创建用户模型的。

而当你的产品上线,可能会根据现有的用户,去逐步匹配你的用户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去修正你的用户模型,也有可能是根据你的用户模型,去修正你的产品形态及产品问题。这个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了。而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创建合适的用户模型,有助于帮助你去作出正确的产品决策,同时,也可以与运营相互结合,去引导当前用户。或者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创建超前或者产品想要抓住的用户人群的用户模型。这些都是可以帮助的。

有着「交互设计之父」称号的Alan cooper在《赢在用户》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快速构建模型的方法,就是所谓的「传统用户模型」和「临时用户模型」,前者是基于对用户的访谈和观察等研究结果建立,而所谓的「快速建立用户模型」一般都是指建立「临时用户模型」,基于行业专家或已有的调查数据,甚至仅凭产品经理对行业和用户的了解来建立用户模型,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参考实践。因为不同环境,你初期花费的时间也不同,简单来说,如果在国内,可能领导对于可行性的验证要求比较高,比较适合用前者。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你在验证的同时,友商已经纳斯达克敲钟了,那你也就欲哭无泪了。所以,为了弥补这样的差距,产品经理在意淫之前就得保证自己对行业和用户有足够深的了解。

如何去建立用户模型

下面我讲一下,如何去建立用户模型。之前和友人在讨论时,友人说,如果我就是不了解行业和用户,就是想快速建立用户模型,有没有什么更快捷的办法?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在不了解行业和用户的前提下,想要快速建立用户模型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去研究和调研,逐步加深对行业和用户的理解,然后再来扯蛋。

这里盗取一张其他人的图,来讲一下如何创建用户模型。

整体流程

1、挑选用户属性(因子)

有些人喜欢用因子来说用户,其实我个人感觉,一般产品除非SAAS之类,提供解决方案的。基本上对应的用户都是人。所谓因子,就是指人的属性。人的属性:包括出生年月,性别,工作经历,年龄,这些都是人的属性中的一种。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你先把整体的用户属性都列出来,然后再去筛选。如下图(截图一和截图二):这个是某个汽车网站的用户模型,好多年前的了,我也懒得重新画了。下面的个人信息,所处环境,个人经历等,你可以以一种流水账的形式写出来。最主要的目标是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要做什么,做过什么,收入什么,家庭背景什么的。当用这些信息把一个人完整的描述出来的时候,你再去抽象你的具体因子,具体属性,到底哪些是你需要的属性。

截图一

截图二

这里,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列出用户属性(因子)找出跟你产品相匹配的用户属性。你产品需要的用户属性。(可多可少,一般2-4个为宜,好进 行决策,多了,其实更难决策)

当你把各种用户的因子列出来的 时候,你需要对于你的用户进行划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划分用户群体。

2、划分用户群体

在找到合适的用户属性后,就需要将用户按照不同的属性划分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用户群,最后才能针对不同的群体建立起用户模型。这些用户群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所以划分的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划分用户群体之后,如果划分结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需要根据真实情况来不断「调整因子」,直到划分出具有典型用户群体特征的典型用户群。

划分用户群体的方法,一般会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用户的特性来划分。比如说:你的产品是消费型产品,需要用户去花钱。那用户的收入因素,可能会成为你划分用户群体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再比如说,工具类产品,那用户的理解力,用户行业,也会成为你的划分标准,一般而言,有些比较硬性的条件:比如说:行业,所生活的城市(一线,二线),消费观念,这些是大众的划分用户群体比较常用的属性,其他的属性,需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了。当你划分完成后,可以自我验证,属性是否正确。

判断方法:

    基于自己对这个用户群的理解,看划分出的用户群是否合理;如果对这一用户群恰好不太了解,这个时候可以在身边找到具有这种特征的朋友,对号入座,然后加以验证,在街边撸串的时候,问问他们的特点是不是你划分出的那样。

反复验证自己划分的用户群体是否靠谱,直到最终达到自己的预期,这个时候,支撑用户模型的框架才基本建立,而这一步对最终通过用户模型来判断你对产品的一些策略至关重要,很可能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用「非典型用户群体」的特征来辅助产品决策,最终也许就会南辕北辙。

这个说白了,还是数据+经验的验证。没有什么比较科学的方法。当你用户群体分出来后,你要保留自己第一部分描述的流水账,你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用户信息。

3、补全信息,建立并验证模型

在划分出用户群体之后,对单一的用户群体来讲,典型特征还是太少而显得不太酷,对后期产品决策时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所以就需要再加入一些相关信息来丰富模型。当然,如果你第一步的流水账写的比较好,这里可能只需要稍微把信息对号入座就行了。如果不太合适的话,我建议你用场景思考方法来补充信息。你需要考虑的是你的产品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的,主要是三个问题:

    角色:他是谁,这个需求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场景:实现需求的场景是什么?路径:实现需求的完整过程是什么,产品是通过什么方式满足他的?

按照这个逻辑用户模型的信息补全之后,基本的用户模型就已经。当然,个人建议这个过程多搞几遍,以免出错。因为毕竟这里面没有数据,人的因素毕竟多,所以很容易判断出错。需要不断验证的。

这里的验证方法和上面划分用户群体时的验证方法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在自己周围的人身上开刀,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和周围的朋友好好聊聊天,看看自己的用户模型能不能套在他们身上并且比较完美的与他们的特征契合。当然,找几个产品的真实用户,一起聊聊这个事儿也不错。

建模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有趣多了,你可以把各种各样划分好的用户群的用户模型排列出来,像看故事一样脑补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这样渐渐你就参透了如何在具体场景下满足他们需求的真谛,并且在脑补的过程中,也能不断验证模型是否靠谱,进一步完善用户模型。

最终,这个完善的用户模型就可以用来辅助你做产品决策,通过用户模型的建立,也能更进一步的深挖用户需求并了解他们的特质,这样在日后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设计和功能上面向不同人群的特质做一些倾斜。

当你产品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根据自身用户数据,来完善我上面提到的流程,建立出符合标准的用户模型;然后去作出判断,那个时候,你的产品模型就比较合适了。

本文由 @蜗牛道长 原创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