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da
Agenda是今年获得苹果设计大奖的得主,在交互和视觉层面,它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笔记类产品美的期望需求。本文主要是通过Agenda看如何满足用户需求?
最近经常使用一款笔记产品Agenda,在使用过程中,试着从产品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从新用户成为留存用户,满足了哪些用户需求?
关注到这款产品,是由于它是今年获得苹果设计大奖的得主;其次是作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被它从使用场景出发的产品设计所吸引,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想通过实际体验去分享不同的产品,是如何满足需求的?
对美的期望型需求:视觉界面优雅、简单
记笔记的交互流程非常简单,打开APP-添加/编辑笔记即可。Agenda记笔记的主交互逻辑清晰,主界面展示笔记内容,仅创建和搜索两个功能,可以让你更专注于创作。对于用户来说操作使用无负担,没有学习成本,打开即会使用。
极简
界面极简方便使用,主界面较少的功能减少了学习和发生错误的成本,可快速上手,方便使用。聚焦在核心主功能,摒弃冗余影响主功能使用的其他功能。在主界面,除了笔记和搜索没有任何其他触目可及的一级功能,甚至左右侧边栏都没有刻意去做引导。
布局和一致性
文字大小适度并且可在设置中进行大小的调节,文字间距行距考虑到视觉和阅读的舒适度,排版主次清晰,主标、副标、内容之间有明显不同的间隔;界面颜色与icon颜色呼应;整体看上去很统一、简洁。
如今,产品众多,功能、体验、视觉、创意等多方面,都需要带来惊喜才有可能留下用户。设想一下:你使用一个笔记类产品,能满足记录、搜索等的基本功能需求,界面不太难看便足矣。若是界面足够简洁且能引发继续使用的欲望,无疑这便是视觉的魅力所在。
无论Agenda的交互视觉还是获得的苹果大奖,在交互和视觉层面,它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笔记类产品美的期望需求,可以说“始于颜值”,至于是否可以让你“陷于才华”就看下面的功能咯~
基本型需求:编辑+样式“垂手可得”
Agenda的编辑器是一个超预期的基本需求,文本编辑所采用的样式比富文本更容易处理,样式贯穿于写作过程中。不会受制于写作完成还需要调整格式的困扰,在写作编辑时随时即可调整样式,实现所用样式垂手可得,既美观又能激发继续创作的欲望。
而功能区与操作区的明显区分,也可以让人更专注于创作。
期望型需求:共享和同步的功能
共享和同步在一些笔记类产品中是需要付费的功能,比如:Bear。除非有登录功能进行同步,比如:onenote。
而Agenda与iCloud集成在一起,因此所有笔记内容在Mac和iOS设备上保持同步,且是自动同步。若是使用手机利用零散时间随笔记录,利用整块时间思考写作的话,无缝实现设备间的自动同步是一个痛点需求。
除此之外,笔记可以打印并以pdf,RTF和Markdown(付费)等标准格式共享,还可通过Agenda file将笔记发送给其他人,非常的方便快捷。
超预期的基本型需求:类别+模块化的项目内容
记录是效率笔记类产品的基本型需求,Agenda在一级页面右上角和二级侧边栏界面,均提供了创建类别和项目的功能,侧边栏中的Agenda默认显示:on the Agenda(可以查看所有的笔记内容);today(与日程关联);search all(同搜索),可根据实际需要创建类别和项目,创建后可以成为个人的快速导航区。
在记录时,可以明确区分记录的类别和项目,不仅条目清晰,而且还可提升检索效率。
类别像是主标题,项目则是副标题,在项目中可进行不同模块的内容编辑。
在同一类别下可创建不同的项目,在同一项目中可创建不同的模块内容。Agenda产品将项目和笔记结合,这也是有别于其他笔记类产品的不常见功能点。
基于使用场景的时间线模式组织笔记-提升协作效率的兴奋型需求
通过时间线模式组织笔记是产品主打的宣传点,但也是需要付费购买的高级功能。笔记作为会议记录使用是效率产品的重要场景之一,而Agenda将笔记与会议进行结合,不仅当下可以快速进入会议模式,无需纠结需要记录吗?会议短还是长?重点记还是筛选记?选择记事贴还是打开word?
可以说提高了会议的效率,会议结束后还可以根据时间线查看记录的会议纪要。
除与邮件中的会议结合外,还可以直接在Agenda中创建会议,提高协作效率。
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如:保存定期进行的搜索并放在边栏、从打印输出中删除日程水印并导出PDF、笔记之间的交叉链接以及标记等等,更多探索中的功能自行去购买体验吧。
写在最后
通过KANO模型可以看出它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
记笔记、搜索等是基本需求;
共享和同步、搜索保存标签、项目+笔记结合、界面简洁、交互简单则是期望型的需求;
与日历、议程结合提升协作效率则是兴奋型需求。
通过如上可以看出:产品更多是从使用场景出发,场景源于生活,在产品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基本和期望型需求只能让产品获得暂时的生存,长期发展离不开基于使用场景挖掘出的兴奋型需求。那么如何挖掘并在产品最初便呈现出兴奋型需求,是值得关注的。
很好奇这类产品除了印象笔记外,似乎并没有其他类型的产品引起太多关注或成为爆品。
推测了下原因:
手机内置的备忘录已满足绝大部分需求,无需再单独安装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
受“爆品”、“推荐”、“周围人都在用”的影响,不被讨论产品较难走入大众视野;
除经常被提起的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石墨文档等产品外,市面上可检索到的笔记产品超100款,除通用型笔记外,生活类、学习类、日记类等细分的笔记产品也越来越多,可选择性较多。
除此之外,信息的被动获取,与运营推广等不无关系,虽然常常听到好的产品会说话,但前提是先被知再自传知。
题图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从游戏中的充钱你就可以更加强大,到视频中的蓝光专享,VIP几乎受到所有产品的青睐。本文将带大家了解VIP为何能够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掏
极光大数据《2018年6月成人英语学习用户研究报告》新鲜出炉,从行业背景、总体情况勾勒成人英语教育行业图景,并就职场人士和大学生
A5创业网(公众号:iadmin5)8月1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谷歌的智能手机服务追踪用户活动,并存储他们的位置数据,即使用户加强隐私设置也不管用
前几天读书时,有个读者针对 书中的某个观点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感觉说的很有道理,边记录下来,现对马斯
作为一名初级产品,面对需求方提供的混乱资料、大量的需求信息以及复杂的系统逻辑,你是否不知从何入手?笔者根据自身经历,摸索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