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推广

如何理解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时间:2019-09-09 22:42:11来源:运营推广作者:seo实验室小编阅读:62次「手机版」
 

张小龙

我们先来看原文。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大家同意吗?说同意的都是没有认真思考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是围绕一点,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尽可能待在我的产品里头,不要离开产品。

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如果一个用户要沉浸在里面,离不开,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你开完了,你到了目的地,你说汽车里面的空调特别好,所以要待在里面,那不是它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所以大家会看到微信的朋友圈会限制很严,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我们都会很严格的对待。我们刚开始看朋友圈里面都是一些朋友的动态,可是慢慢发现朋友圈里面有很多心灵鸡汤,被各种各样地诱导上来发了一些内容,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其实最终的结果未必好,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户觉得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会变得非常可怕。因为朋友圈的进入次数特别多,平均一个用户每天大概有30、40次进入朋友圈,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希望每次进来用户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内容。

对于微信里面其他的功能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希望用户在用微信的时候,最高效率把必须要做的在微信里面做完,把时间留出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在座的各位,基于微信来做一些项目的时候不妨也多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你做的事情是在帮助用户节约他的时间,提高他的效率,还是说只是想让他在这里不断地消磨时间。如果你想要让他消磨时间,你可以写一篇文章再写一篇文章,用户永远都出不去,但是用户可能下一次就不敢再进来了。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例子,我觉得是谷歌,谷歌在很多年前就提出来让用户搜完就走。在这点上,我们会希望微信里面的信息尽可能的少,少到只能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这样你就明白微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规则。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是很早期的微信用户就会发现,微信其实一直不鼓励你加太多好友,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经过你的验证通过才会加进来,其实如果微信作为一个产品要让好友变得很多的话很简单,只要把qq好友手机通讯录导进来默认变成你的好友就好了。但是我们一直非常谨慎,一直希望用户的好友不要太多,所以每次加好友都提示用户是不是确定要添加他,从来没有说批量导入过,我们业界经常说少即是多,但其实这也会变成一句口头禅,因为没有人真正明白,更少的信息意味着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处理,意味着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未来会变得更大。

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对于下发消息也非常严格,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为什么不是一天两次,每次还要限定那么几条。从微信的产品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体验性的东西,但是在外界看过来,这是难以理解的,包括特别多的媒体人会说,一天一次真的是不太够,我们就希望发更多的内容给用户。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说我发的越多越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发得多是不是意味着用户更愿意看。所以大家也会看到,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诱导分享有拦截,因为所谓诱导分享就是你分享出去了、你获得了好处,但你的朋友并没有获得好处,你的朋友要忍受你发来的一个东西,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

来自 《2016 微信公开课: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我有这么几点看法:

1. 首先,张小龙说的并不是『用完即走』就不要黏性了。

从他这段话里,归纳出来这么几个案例:

汽车的用途是出行、到目的地,而不是吹空调

朋友圈的用途是查看朋友动态、跟朋友互动,而不是看鸡汤、接收营销信息

微信不鼓励加太多好友,防止用户获取并处理太多信息

公众号下发消息有限制,防止用户接收并处理太多信息

对朋友圈的诱导分享有限制,因为在自己获得好处的时候会对别人造成困扰

这里面没有一条跟『不要黏性』、『不需要抓住用户』、『不绑定用户』有关。

实际上,你发现微信在有节制的功能设计之后,黏性是提高了的。因为产品价值更高了。

2. 张小龙的意思是『有节制』。

再看刚刚的几个例子,都是『我们可以放开限制、快速扩张、增加更多功能,但我们很节制』的例子。

微信本可以直接一键导入大量联系人,能快速积累海量的注册用户(眼前的好处),但也许会让用户通讯录太冗杂,信息处理有困扰,朋友圈体验也糟糕(长久的坏处)。

公众号本可以放开限制,能够在朋友圈产生更多的文章、消息(眼前的好处),但会导致用户接收的消息太多,同样无法处理(长久的坏处)。

朋友圈的诱导分享如果不管控,那朋友圈的活跃度绝对能翻十番(眼前的好处),但会跟传销一样,逐步伤害到用户的体验(长久的坏处)。

所以张小龙的本意是:大家做产品,或者说微信做产品的思路,应当是要有节制,不要只关心当下的好处,而看不到未来的坏处。这些长久的坏处,就是硬塞给用户的让用户『不会用完即走』的产品功能所带来的。

3. 解决需求和制造黏性的区别

说到根本上,就是张小龙提到的,好的产品不是要黏住用户。当然他后面半句很容易让人有误解:尽量让用户离开你的产品。

其实并不是让用户不用你的产品,『用完即走』有很多种:

用了一会儿不爽,走了

用了一会儿没感觉,走了

用了一会儿把问题解决了,走了

张小龙提到的只是最后一种情况。

解决用户的刚需,让用户能解决掉问题是产品根本的价值。强行栓住用户,这样的黏性意义不大。

比如,O2O 大战里,你上门按摩并不是让你舒服就完了,还要强行告诉你,分享给别人会有奖励呀,跟你说做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有优惠,甚至推荐买什么保健品。

好的上门按摩是什么?就是我约了一次服务,你按时准点到了、很好地给我做了、我爽了,这次产品使用就结束了。

这就好像理发店里,好的产品是,我来理完发,我爽了,我满意了,我就走了。而不是我理发的时候听你给我推销会员卡,不是我理完发你非要让我试试大保健。

用户在使用你产品的时候,希望听到的是『让我来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你看看我们这啥都有,你试试这个呗,你试试那个呗,我们特别便宜…哎,你别走啊!帅哥!你不要残忍拒绝!去打个五星吧!』

4. 写在最后

我觉得张小龙的这段话值得每个产品经理思考。我做的产品到底能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我做的功能到底有没有实际价值?我在不断黏住用户的方式是不是合理?

微信是被大家说烂了的产品,同样也是我最尊重的产品。他节制、一切围绕用户设计,他重视正面的价值(熟人社交、原创、分享生活)、限制负面的价值(软文营销、信息冗杂)。

微信重视原创、打击抄袭,都能做到举报后半天内快速回复并处理。我和各路朋友在其他平台的文章被抄成狗了,都根本没有途径举报、或者条件严苛根本无法操作(没错,我说的就是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也算是『用完即走』的表率吧。

相关阅读

从0到500万用户,史上最牛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推广策划详

从移动互联网市场总监岗位出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移动互联网部门如何制定一份运营推广策划案,篇幅较长,做一个简单的目录,竞品分析,产品

产品功能规划思路(旅游产品实例)

规划赶不上变化,现今市场瞬息万变,不能花费太多精力去做规划,否则,规划做出来了,时机也错过了。如果不规划,连自己的产品要怎么做都不知

产品思考:剖析“旅行青蛙”的火爆之处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我蛙出去一天了怎么还不回来我蛙怎么不出门就知道看书我蛙一回来就背着我写信也不让我看我蛙你

聚划算的搜索在哪里?如何搜索想要的产品?

淘宝聚划算的商品真的是超级划算的,价格便宜不说,品质还和高价的商品是一样的,所以,此平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不过,遗憾的是,许多用户都

得到APP产品体验:知识服务的风口已到来?

那个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推送60秒语音的胖子,罗振宇。其团队在去年年底推出了一款APP,名字叫得到,这是罗辑思维继“公众号”、“脱口

分享到: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