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转型
这两天,都在和各地一线的小伙伴们做交流,既有演讲后的微信后台交流,也有当面的交谈。交流完后,发现大家对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感受只有一个——困惑!
为什么会困惑呢?我们为什么要做互联网?为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为了一个 APP?
难道有个微信公众账号或者一个 APP就算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功了吗?
我问了很多大力在做微信公众账号和 APP 的传统企业,你们为什么要做微信和 APP,所有人的答复都是我们依靠这个转型。
我又问你们在怎么样转型呢?有人说,我们要做一个1000万人关注的微信公众账号、一个1000万安装的 APP。
于是我反问到,做到了1000万之后呢?“额~~~~~~~2000万?”
所有人都无语了,但这就是现实。
说三个小故事,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常常会和其他体制内做互联网的人聊天,他们都要做微信公众账号关注有礼的活动——拉粉。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微信,啥内容都没有呀!他们说做什么内容没有想好,但是领导说了给批资源做就是了,准备把粉丝做到 XX 万……
有一次在一家餐厅吃饭,服务员突然跑过来说,现在只要扫个码就可以多送一盘菜。我关注后,吃了菜,然后看了下微信公众账号的历史消息,全部都是菜单,然后默默的取消关注了……
还有一次,我看到某知名传统企业在推荐一款 APP,但完全不知道这个 APP 是干嘛的,也没有告诉我这个 APP 是干嘛的,只知道下载了就有一瓶油送,于是看到很多妈妈级别的人在那里扫码下载,还有人发微信说,“快来,楼下有油领……”。
故事是真实的。好多企业都是这样做的——“生于拉新,死于存活”。把互联网当做发送宣传单页的升级版。没有内容,没有互动,单纯追求一个粉丝数,那真的只是个数据而已,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效益。
“互联网+”更多存在在企业的年度材料中,而不是企业家的脑海中。
那么,互联网真正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一定是效率的提升,生活效率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升。
微信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把以前的短信、彩信改成了微信来发送吗?当然不是,而是带来了全社会沟通效率的提升。
人与人之间沟通是需要理由的,特别是陌生人。以前陌生人沟通成本很高,因为没有话题,只能逢年过节的时候借机会发发短信,联系一下感情。
而现在,通过微信的朋友圈,你需要找机会沟通吗?每次的朋友圈分享、点赞、留言、群组沟通,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大幅提升。这是微信给人们带来的真正好处。你再也不用见到一个人之后问最近怎么样,而是说我看你朋友圈上刚说你去了趟台湾,怎么样好玩吗。
所以,并不是微信革了运营商的命,而是一种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
说回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按照传统的思路建立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或者 APP,并没有改变任何企业生产的流程,也没有使得企业的宣传效率提升(因为,宣传单页式的宣传根本不看的),没有改变任何企业的本质。
看待一个互联网工具适不适合这个企业,一定要看用户、员工有没有因为这个产品而带来改变,是不是更加方便了,员工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更少了,这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微信和 APP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工具,是手段,是过程,但是绝对不是终极目标。不能说我要 XX 粉丝,一定要想明白,要这些粉丝以后干嘛,企业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用户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传统企业常常被互联网公司的一句话骗了——“只要有用户就够了,先不用想商业模式”。传统企业不像新创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中,寻找快速迭代的机会。没有一家好的公司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你必须想明白商业模式是什么,哪怕你暂时还不赚钱。
黄太吉的赫畅说,互联网带来了企业效率的提升而带来成本结构的改变,然后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你暂时想不到你的商业模式,那么不如把钱先花在自己的一线员工上,给他们提供工具,解决他们的痛点。让他们在面对用户的时候的效率更高,不管是服务效率还是营销效率。
很多传统企业的员工真的好可怜,什么都要做,什么指标都要背,而自己使用的营销工具还存于“石器时代”。好不容易有个微信公众账号、APP 了,以为日子能好了,才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个拉粉的指标……
互联网是工具,请不要被工具绑架了。
祝大家好运!
相关阅读
【导读】作为此次习主席访美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于美国时间9月23日在西雅图召开。同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核心提示] 色欲既是人类发展繁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人性永恒的弱点。在互联网时代,色欲永远会伴随着每一个有“人类用户”的互联网
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品牌如何写Slogan的问题,要讨论这一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比讨论如何为品牌命名轻松,关于Slogan的写法和它背后的逻辑
工作5年,我的互联网工具箱(30个提升办公效率的神器) PM田宇洲 关注 2017.10.12 08:49 字数 1699 阅读 14753评论 70喜欢 1390
从提升审美力的过程可见,掌握基本的审美原则并不难,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跟上转瞬即逝的审美流行变迁。互联网从业者总把要懂年轻人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