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问
在面试中,Fermi Problem往往能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你是否有在面试中遇到过这样的奇怪问题?
一个正常成年人有多少根头发?
北京有多少个加油站?
胡同口的煎饼摊子一年能卖多少个煎饼?
一辆公交车里能装下多少个乒乓球?
…
在产品和市场的面试或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对于对某项指标的估算问题。有些是对某个市场的估算,有些是对行业未来预测。
需要被考察者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这类问题英文称之为Fermi problem。即「费米问题」
关于Fermi problem,维基百科的解释是:
In physics 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 Fermi problem, Fermi quiz, Fermi question, Fermi estimate, or order estimation is an estimation problem designed to teach dimensional analysis, APProximation, and such a problem is usually a back-of-the-envelope calculation.
正如这段引用所说,「费米问题」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多方位思考分析能力。你不但需要有不错的思维逻辑,同时需要有较为广泛的知识面涉及。所以在面试中,Fermi Problem往往能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同样地,在日常工作中。估算同样发挥着它的作用。大到资本市场对青睐的公司或行业的潜力预测,小到某场运营活动的前期市场调研。学会估算能让我们在做决定时不至于完全摸不着头脑。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个人推荐 Top-down,bottom-up法则。
这个法则的中心思想是:
首先,分别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先从宏观层面,由上层往下推。二是由某个点横向切入,反推上去。
其次,拿两次推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相差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以信任的。
最后,为了使结论更具有客观性。我们需要补充上可能出现「误差」的地方,以及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理论性的东西听起来总是很拗口,举个例子来看:
假如需估算深圳市丰田汽车的数量?
先top-down分析:
假设已知深圳市全市共有机动车300万辆
在深圳市几个车流密集区域采样,记录每100辆车中丰田车的占比,取平均占比。假如为25%
300万×25%=75万辆
再bottom-up分析:
假设已知深圳全市有「特斯拉」8万辆 在某地多点采样得出,在每100辆汽车车中,「特斯拉」车的占比为2%,丰田车的占比为20%。
8万/2*20%=80万辆
不难看出,以上两个分析的出发角度是不同的。前者从宏观往下,取得平均占比后,乘以总数,得到丰田车的数量。后者从微观往上,以另一款汽车「特斯拉」作为切入,反推丰田车的数量。
得到75万,80万的这两个数字,差距在一定的范围内,则认为这个数据是可以取信的。
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误差分析。
在对丰田汽车采样的时候,若只取了口岸附近的车流密集区,则占比有可能偏高(香港牌的保姆车绝大多数是丰田埃尔法: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61119115415503.html)
2.在对特斯拉进行采样时,若取样地点是「特斯拉充电桩」附近,同样也会造成数据偏高的情况。
(深圳充电桩分布)
当然这里对于误差的分析,可以再多些维度。比如日本企业聚集区,特斯拉某次大促后的时间点,采样的时间是工作日还说周末等都可能是造成误差的因素,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有了估算数据和误差分析,基本上一个费米问题的解答就算是OK了。
「费米问题」又被称作理科生的脑筋急转弯。这里附上来自马里兰州大学的费米问题库http://www.physics.umd.edu/perg/fermi/fermi.htm。
内容涵盖了理工科多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此类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找到方法等。通过思考此类问题,对于锻炼思维的开阔性,有不错的帮助。
最后,留下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来估算「北京某胡同口的煎饼摊一年能卖出多少个煎饼?」你的思路是什么?
可以把你的思路留言在文末。我们一起探讨探讨吧!
相关阅读
2016年网易产品实习中,有这么一道数据估算题:估算今年全国通过网络参加考研培训的人数?这类题型主要考察:逻辑思维能力:遇到问题能否清
关于新型的头条系“多闪”短视频营销,其大家各有各的立场:比如,草根创业者希望它们赶紧取代微信,所谓鹬蚌相争,坐收渔利,巨头打架,能从中
现在做代购的比较多,淘宝商城作为一个平台,你可以在这里做代购,也可以开属于自己的普通网店,不管你开哪种店铺,都少不了推广,自然就需要
六年互联网创业经历,操作过很多具体的项目,也做过互联网营销。作为学习者,这期间一直关注卢松松博客,伴随着我整个创业历程。这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