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控制
都说来自北方的狼会在南方冻成狗,然而在南方雪并不多见。好在今天,南京这下了场不算小的雪。虽然有碍出门,虽然年近而立,但每次看到雪内心总莫名欢喜。打不了雪仗没关系,趁着出去吃饭的功夫,踩踩雪地也能过把瘾。
可能有人像我一样,特别喜欢在干净的雪地,一步一步“踩”着走路。每一步落下,都会从脚底传来“吱吱”的声音。你使力越大,声音也越短促响亮,倘若你迈的轻点,让力量从脚跟慢慢移向脚尖,“吱”便拉长形成了小调。走了一会,回头一看,那深深浅浅的脚印竟像是音符跳动的痕迹。也许我永远不会认识五线谱,更弹不了某个人的悲伤,但此时此刻我却能演奏属于我的欢乐颂!
那么为什么我们喜欢踩雪,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体验爽。在我看来有两个因素构成了这种令人心情愉悦的体验–反馈和控制。
反馈
在雪地,每走一步,都会收到来自视觉(足迹),听觉(“吱吱”声)和触觉(雪的酥软)的反馈,并且这些反馈都是舒服的。试想下,如果少了这种立体的积极的反馈,那和我们平常走在马路上还有多少区别?
类似这样的反馈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你进了一家琴店,即便对乐器一窍不通,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按两下琴键,弹两下琴弦?或者你来到服装店,看到一件心仪的衣服,虽然压根对服饰材料毫无研究,但你是不是把持不住伸手摸两下?
放到APP上,看看能有哪些反馈
听觉
新浪微博下拉刷新后,伴随黄色提示条的出现,会有清脆的提示音“哔哩哔卟”(自行脑补)
视觉
触觉
微信摇一摇,啥触觉不用说了吧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反馈发生在用户某个操作之后,用以对刚才的操作进行提示说明,或告知你执行了这个操作(如点击了某个按钮),或告知你操作的结果(如摇一摇,刷微博)。由于手机的限制,反馈一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感官感受来与用户进行交互。而且这些交互是自然舒服的,例如颜色不会突变脱离主色调,提示音不会刺耳过长,振动也不会振个不停。
一流的用户体验,是离不开积极恰当的反馈的。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里的状态可见原则,说的就是这点。
控制
我在雪地往前迈一步,就会留下一个脚印,传来一阵声音。如果我不走,这些现象也不会自己产生。过程可控,结果可见,这就是控制。人喜欢可控的事物,因为可控意味着安全感,而恰恰讨厌不可控的,畏惧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东西当然也是不可控的)。想想,如果在你面前平白无故出现了一个个脚印,你是什么心情?
同样,也来一起看下在APP的使用中,有哪些“控制”的例子
撤回操作
重要的不可撤回操作提示
涉及隐私通知
以上例子中的各种提示其实也是用户在执行某种操作后的反馈,可以看出来,反馈和控制是存在联系的,正是有了反馈,用户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动作,会有怎样的结果,进而做出下一步动作,这个过程就是可控的。
反过来,如果应用没征得你同意就后台偷偷上传手机照片,错发的信息不能及时撤回而酿成误会,收藏的珍贵文章因为误删而被彻底抹除…你脑海里是不是会有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这就是失控下的糟糕体验。
相关阅读
增哥导读:执行摘要是 BP 的浓缩版、精华,要涵盖BP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这是对创业者描述自己的公司和笔杆子工夫的最高挑战。如果创业
对于一款刚推出市场上线的新品,其运营计划的核心着眼点无非就是产品推广和收集用户反馈。前者是为了获取更大规模的用户,后者则是为
及时收集有用的用户反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已经清理了那些无用的反馈(例如超出现实的,纯粹假设的、来自第三方感受的),你仍然应
题目背景 近来,一种新的传染病肆虐全球。蓬莱国也发现了零星感染者,为防止该病在蓬莱国大范围流行,该国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控制传
.one { width: 250rpx;//自行设置 display: -webkit-box;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webkit-line-clamp: 1;//行数 overf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