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
怎么样用旧元素玩出新组合,这就是区别同质化的创意所在。
跨界、快闪这两股席卷2017年的风潮依旧来势汹汹。说到打响新年“第一炮”的精彩案例应该就是它了!
就是那个不好好外卖的饿了么,和那个不好好卖TT的冈本,组CP开了一家快闪店。
这间只营业12小时的“时光便利店”。没有薯片和汽水,也没有关东煮和杯面,只贩卖600颗时光胶囊。
用户通过扫码领取时间券,凭券进入便利店挑选时光胶囊。而随机挑到的胶囊可以兑换冈本安全套、饿了么会员卡、定制雨衣等,收获“不一样的时光”。
而看似充满鸡汤的文案,却隐含了很多的妙不可述~
这个快闪活动以“陪伴”为主题,通过巧妙的互动环节,充分刺激人了的荷尔蒙分泌,调动起用户参与性,也将品牌温度渗透到用户心中,构建更紧密的联系。
跨界思维
“饿了么”&“冈本”,“抖音”&“摩拜单车”,以及农夫山泉跨界进军化妆品行业。
不得不说,现在的品牌开始不断地整合,混搭,逐渐流行起来“复合型品牌”。
不能说是否成功,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新玩法可以抢占用户心智高地,即加强品牌认知。
这种玩法,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跨界创新,打造超越行业的品牌。即对抗产品不断细分、不断分化的趋势,试图打破固有的产品分类思维,去整合混搭。
今天想讲的主题是:
“如何区别同质化,实现差异化”。
产品或品牌为何变得同质化
企业以行业普遍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产品
思考一下,为什么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让产品越来越不同,反而让产品变得更加同质化了呢?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用学生的成绩排名来看这位学生的成绩好坏;在医院中,我们常常用死亡率来判断这所医院是否专业。这些呢,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来衡量的一些普遍化的标准。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衡量标准过于片面不够准确,但是整体上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学生一所医院的大概情况。没错,这些衡量标准简化了我们的认识事物的方式,但是呢另外一方面,它也有很多弊端。
这些衡量标准就像一些方向的指针,让所有的竞争者围绕着这个指针去努力,从而形成一种“竞争群聚效应”,也就是所有竞争者都在这个指针的周围聚集起来。若是这个指针的地位越牢固,那么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会愈发激烈,都会更加地去向这个指针靠拢。那么企业之间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小。
回到刚举的例子,如果把成绩排名作为评判成绩是否优异,那么所有学生都会大力发展成绩学习,而忽略了特长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果把死亡率当作是衡量医院的专业程度,那么很有可能大多数医院都不愿意去接受疑难杂症严重的病人。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之间,医院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越来越相似。
在行业中,总会有一条水平线和方向指针。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竞争者都必须超过这条水平线,否则会被行业淘汰。并且,他们会围绕着这个指针的方向努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增加自身实力。
那么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呢?
假如A企业的服装主打质量好,耐穿;B企业的服装主打时尚、外观。作为竞争者,A和B都希望超越对方,A想在外观上超过B,B则想在质量上超越A。慢慢地,A和B同时注重质量和外观,这时候A和B的优势逐渐趋于平等,且发展为行业普遍化的衡量标准,沦为同质化。
企业普遍遵循加法升级和乘法升级的进化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升级和进化。在对产品进行升级和进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两种方式–加法升级和乘法升级。
加法升级: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功能和服务。
乘法升级:占领垂直领域的细分市场。
加法升级就好比如一款洗面奶,以前只做祛痘美白这一种功能,后来随着竞争激烈,就开始增加新功能,比如补水滋润、控油亮肤等;比如计算机电脑这样的产品,不断地进行加法升级,增加存储功能、处理器速度增快等。
乘法升级就拿洗发水举例,可以在商场看到许许多多类的洗发水,有的专门去屑,有的专门黑发,有的专门保持清爽等,这就是分类继续细分下来的子市场。
随着竞争激烈,企业都想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先占领市场,产品的升级速度就开始加快,这样产品就变得过度分化,子市场就越来越小,企业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小。
这里有这样一个定论,即“过度成熟期”来描述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个类别内的产品过度竞争过度升级过度细分,产品形象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消费者也感觉不到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别。但是企业硬是要从微小的差异中挤出差异,试图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产品是独特的。
日后最终呢,常说的性能过剩,无用功能就是这样子出来的。
面对不断升级却仍同质化的产品,消费者怎么看?
消费者患上了“享乐适应症”,而满意度并没有提升
来解释下这个词,“享乐适应症”。一位彩民突然中了彩票拿到一大笔钱,期初呢他是非常兴奋的,但是没过多久这种兴奋感就消失了,这个时候他对中奖前喜欢做的事情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几个月以后他甚至觉得,自己还没有中奖前幸福。这种状态呢,心理学家称之为享乐适应症。
当一家企业进行产品升级的时候,比如苹果公司刚推出指纹解锁功能的时候,消费者觉得这个功能实在是太棒了吧,对苹果公司提供的新的产品价值表示充满兴奋。这时,华为也开始有指纹解锁功能,后来三星、小米都开始提供这种功能。指纹解锁就变成了手机行业的标准。
消费者呢,也会从开始的兴奋,到后来觉得这种改进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每款手机都有这个功能,也就变得不那么兴奋了。于是就会对下次的改进仍抱有期望,企业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做进一步的产品改进,如iPhone X的Face ID,目前是行业的新科技,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呢?
应该会是个循环吧。
消费者开始无心关注品牌,品牌也就无法获得消费者忠诚
随着品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品牌无感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
消费者会分为四类,他们可能是“产品类别专家”,只是喜欢某个特定品类,但不会忠诚于某个特定品牌;他们可能是“精明的投机主义者”,纯粹以交易目的,喜欢讨价还价,喜欢小赠品,只考虑价格因素;他们也可能是“实用主义者”,觉得产品都差不多,也就不想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区分产品之间细微的差别,只是随便买一个;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品牌忠诚者”,不管市场上出现多少品牌,他们始终对某一特定品牌保持激情,比如果粉一般,坚持买苹果的产品。
人类天生对变化和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让人熟悉和看起来大同小异的事物,本身就提不起人们的兴趣,品牌也是这样。当同品类的不同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们会为了满足需求的同时,去尝试新的品牌。
如何实现差异化?
逆向战略品牌
逆向战略品牌,故意对抗产品的升级趋势,不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举个例子,宜家。它与传统家具行业不同,无购物协助,可随意选择;无免费配送和组装服务,由消费者自行组装,从而更喜欢自己“创造”的东西;不承诺自己的家具结实耐用,反而鼓励消费者用几年后就更换,所以他们的家具更加评价,设计也更加时尚简单。
宜家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在这里,你还可以买到家具以外的其他物品,比如设计精巧的玩具、餐具等,如果你逛饿了,还有餐厅可以吃点东西。
这里能看出,要做的,是简化用户的选择,在减少一部分服务的同时,增加一些其他的服务。这些服务看上去和主业务关系不大,但是更吸引人。正是因为这一点,品牌才能从复杂和模糊中脱颖而出,变得清晰和具有特色,消费者也更加容易识别。
超越行业的品牌
超越行业的品牌,就是对抗产品不断细分、不断分化的趋势,而是试图打破固有的产品分类思维,去整合和混搭,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跨界创新。
以前瑞士腕表统治着整个腕表行业。随后,斯沃琪手表推出来后非常受欢迎。因为它把时尚界的规则引进了腕表行业,打破了瑞士腕表那种古板、严肃贵重的品牌形象,创造出一种具有年轻活力和时尚流行元素的腕表品牌。斯沃琪像女士的包包一样,变成了一种时尚搭配。
敌意品牌
敌意品牌,不轻易向消费者妥协,不取悦大众,只是为一部分的消费者服务,把小众人团结在一起。
这是区别于同质化最明白直接的地方:我做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像之前的宝马Mini的推广,在人人都喜欢越野车这种大型车的时代,Mini做了个广告,就将自己的车和大型车摆放在一起,从大到小,XXL,XL,L,M,S。S就是Mini。意思就是:“我就是最小的,我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小。”
破天荒的,这个广告很成功。
如果消费者向通过品牌来显示自己的个性,那么他们会去寻找更具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品牌,然而同质化的品牌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怎么样用旧元素玩出新组合,这就是区别同质化的创意所在。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相关阅读
大家都知道微淘,这是商家和买家互动的一个平台,近日,淘宝又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即店铺圈,据悉,开通此功能的店家明显发现顾客停留在店铺的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reality-soul/p/6397021.html 进程(process)和线程(thread)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但是它们比较抽象,不
淘宝企业店铺属于c店吗?有什么区别?现在打seo实验室宝购物在店铺名字的旁边会看到企业店铺几个字,很多人都不明白企业店铺是什么,是
"项目(Project)"和"工作空间(Workspace)"的区别: 1、Eclipse通过“项目”和“工作空间”的概念来组织源代码。 工作空间 是项目的集合
Android中Adapter的notifyDataSetInvalidated()和noti
notifyDataSetChanged方法通过一个外部的方法控制如果适配器的内容改变时需要强制调用getView来刷新每个Item的内容。public v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