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
1、什么是三层?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
界面层(User Interface layer)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BLL:(业务逻辑层):UI层和DAL层之间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具体包含: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等。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DAL:(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打交道。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交给业务层,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基于UI层的。用户的需求反映给界面(UI),UI反映给BLL,BLL反映给DAL,DAL进行数据的操作,操作后再一一返回,直到将用户所需数据反馈给用户)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2、为什么使用三层?
举个例子
顾客到商场购买肉食品
商场负责接待购买肉食品的顾客
商场从食品加工工厂批量购入食品
食品加工厂为商场提供肉食品
兔子在场负责提供原材料给食品加工厂
食品加工企业将整个企业业务分为三部分来实现,这样做的好 处是: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业务, 只需要其他环节略微变化即可
3、Entity在三层架构中的作用:
1、实现面向对象思想中的”封装”;
2、贯穿于三层,在三层之间传递数据;
(注:确切的说实体层贯穿于三层之间,来连接三层)
3、每一层(UI—>BLL—>DAL)之间的数据传递(单向)是靠变量或实体作为参数来传递的,这样就构造了三层之间的联系,完成了功能的实现。
但是对于大量的数据来说,用变量做参数有些复杂,因为参数量太多,容易搞混。比如:我要把员工信息传递到下层,信息包括: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工资....用变量做参数的话,那么我们的方法中的参数就会很多,极有可能在使用时,将参数匹配搞混。这时候,如果用实体做参数,就会很方便,不用考虑参数匹配的问题,用到实体中哪个属性拿来直接用就可以,很方便。这样做也提高了效率。
(注:我们为什么使用实体层? 因为我们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不关心你的系统后台是怎么工作的,用户只关心软件是不是好用,界面是不是符合自己心意。用户在界面上轻松的增、删、改、查,那么数据库中也要有相应的增、删、改、查,而增删改查具体操作对象就是数据库中的数据,说白了就是表中的字段。所以,将每个数据表作为一个实体类,实体类封装的属性对应到表中的字段,这样的话,实体在贯穿于三层之间时,就可以实现增删改查数据了)
这就是我们的三层模型
文章最后发布于: 2018-07-29 23:38:57
相关阅读
作为一名企业架构师,当自己的组织开始向精益或者敏捷实践转变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感觉到一些失落。在转变之前,你经过了非常努力的工作
https://sq.163yun.com/blog/article/173552201158811648 https://sq.163yun.com/blog/article/173554725500456960 description:
大部分职业都是
传统系统架构 传统应用系统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三层架构: 即 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1: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非原始数据(数据库或
和大家一起分享人教社在过去的6年中,在私有云建设及存储系统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各位同仁在数据中心建设,尤其是存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