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IT技术

关于(求和符号∑)不可不知的事情

时间:2019-10-19 00:16:04来源:IT技术作者:seo实验室小编阅读:83次「手机版」
 

求和符号

文章向导

从单重求和谈起(定义与基本性质)

多重求和(二重情况)

求和的实际应用(等比级数)

引言:

求和符号经常活跃于数学或工程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处于多重求和情况时,连用的求和符号存在运算的优先顺序,有时我们可以直接互换不同求和符号之间的位置,而有时不同的位置则代表不同的求和意义。因此,关于求和符号∑的问题还是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细致的讨论。

一、从单重求和谈起

我们通过一个稍微简单的例子来回顾下求和符号的使用(如下所示)。i=110g(k,l)h(i,j)=g(k,l)i=110h(i,j) \sum_{i=1}^{10}{g\left( k,l \right) h\left( i,j \right)}=g\left( k,l \right) \sum_{i=1}^{10}{h\left( i,j \right)}i=1∑10​g(k,l)h(i,j)=g(k,l)i=1∑10​h(i,j)

求和符号展开的关键在于替换所有的计数下标,本例中g(k,l)g\left( k,l \right)g(k,l)与计数下标i无关,故可直接提取到求和符号外。最终结果如下所示:g(k,l)(h(1,j)+h(2,j)++h(10,j)) g\left( k,l \right) \left( h\left( \text{1,}j \right) +h\left( \text{2,}j \right) +···+h\left( \text{10,}j \right) \right) g(k,l)(h(1,j)+h(2,j)+⋅⋅⋅+h(10,j))

二、多重求和(二重情况)

当出现两个及以上的求和符号时,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运算的优先顺序。为便于理解和阅读,我们也可以适当对其添加括号来明确这种运算顺序。比如下面这样:i=13j=14f(i,j)=i=13(j=14f(i,j))=i=13(f(i,1)+f(i,2)+f(i,3)+f(i,4)) \sum_{i=1}^3{\sum_{j=1}^4{f\left( i,j \right) =\sum_{i=1}^3{\left( \sum_{j=1}^4{f\left( i,j \right)} \right)}}}=\sum_{i=1}^3{\left( f\left( i,1 \right) +f\left( i,2 \right) +f\left( i,3 \right) +f\left( i,4 \right) \right)}i=1∑3​j=1∑4​f(i,j)=i=1∑3​(j=1∑4​f(i,j))=i=1∑3​(f(i,1)+f(i,2)+f(i,3)+f(i,4))

但实际上,由于计数下标i和j的范围不同,上述双重求和表达式中的两个求和符号的顺序可以互换,即可以写成下面这种形式:i=13j=14f(i,j)=j=14i=13f(i,j) \sum_{i=1}^3{\sum_{j=1}^4{f\left( i,j \right) =\sum_{j=1}^4{\sum_{i=1}^3{f\left( i,j \right)}}}}i=1∑3​j=1∑4​f(i,j)=j=1∑4​i=1∑3​f(i,j)

既然存在可以直接互换的情况,那么也必然存在求和符号顺序不可直接互换的情况,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如果强行直接互换两者,那么其表达式的意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i=14j=1if(i,j)原式:\sum_{i=1}^4{\sum_{j=1}^i{f\left( i,j \right)}}原式:∑i=14​∑j=1i​f(i,j)  (2-1)

j=1ii=14f(i,j)错误的表达式:\sum_{j=1}^i{\sum_{i=1}^4{f\left( i,j \right)}}错误的表达式:∑j=1i​∑i=14​f(i,j) (2-2)

j=14i=1jf(i,j)意义已变:\sum_{j=1}^4{\sum_{i=1}^j{f\left( i,j \right)}}意义已变:∑j=14​∑i=1j​f(i,j) (2-3)

首先分析下式(2-1),由于j的范围取决于i,因此我们不能直接换行两个求和符号的顺序。如果强行互换得到式(2-2),俨然将得到一个错误的表达式。因为由于j=1i\sum_{j=1}^i{}∑j=1i​已经使用了计数下标i,所以内层求和符号不能再使用i作为计数下标。

那么,如(2-3)这样机械式的互换是否又是可行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如此互换后得到的式子是正确的,但含义却已改变(与原式对比很容易观察到)。

正确的替换方式如下所示,到此的读者可以用心感悟下它与前面几种做法的区别:i=14j=1if(i,j)=j=14i=j4f(i,j)\sum_{i=1}^4{\sum_{j=1}^i{f\left( i,j \right) =\sum_{j=1}^4{\sum_{i=j}^4{f\left( i,j \right)}}}}i=1∑4​j=1∑i​f(i,j)=j=1∑4​i=j∑4​f(i,j)

等式两边可以按照穷举法的思路来进行理解,为便于说明笔者将给出一份表格来辅助解释。(等式左右两边都表示表格中所有项相加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边:穷举i的取值,内层元素求和,在表格中体现为依次横排相加。

右边:穷举j的取值,内层元素求和,在表格中体现为竖排相加。

最后,谈一个小技巧(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下面这个式子,简单理解来看,似乎可以如此将平方展开。但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外层求和使用了计数下标i,故内层必须使用其他字母来作为计数下标。

(i=15f(i))2=(i=15f(i))(i=15f(i))≠i=15i=15f(i)f(i) \left( \sum_{i=1}^5{f\left( i \right)} \right) ^2=\left( \sum_{i=1}^5{f\left( i \right)} \right) *\left( \sum_{i=1}^5{f\left( i \right)} \right) =\not \sum_{i=1}^5{\sum_{i=1}^5{f\left( i \right) f\left( i \right)}} (i=1∑5​f(i))2=(i=1∑5​f(i))∗(i=1∑5​f(i))≠​i=1∑5​i=1∑5​f(i)f(i)

正确的表达形式应该改为如下所示(内层计数下标为j)

(i=15f(i))2=(i=15f(i))(i=15f(i))=i=15j=15f(i)f(j) \left( \sum_{i=1}^5{f\left( i \right)} \right) ^2=\left( \sum_{i=1}^5{f\left( i \right)} \right) *\left( \sum_{i=1}^5{f\left( i \right)} \right) =\sum_{i=1}^5{\sum_{j=1}^5{f\left( i \right) f\left( j \right)}} (i=1∑5​f(i))2=(i=1∑5​f(i))∗(i=1∑5​f(i))=i=1∑5​j=1∑5​f(i)f(j)

三、求和的实际应用(等比级数)

一个常见的等比数列{aia_iai​}可以描述为如下的形式(设mnm\leqslant nm⩽n,其中r为公比,通项公式为ai=ria_i=r^iai​=ri):

i=mnri=rmrn+11r=a1anr1r  (r≠1) \sum_{i=m}^n{r^i=\frac{r^m-r^{n+1}}{1-r}}=\frac{a_1-a_n\bullet r}{1-r}\,\,\left( r=\not 1 \right) i=m∑n​ri=1−rrm−rn+1​=1−ra1​−an​∙r​(r≠​1)

nn\rightarrow \inftyn→∞时,上述就成为了等比级数,此时等式转换为:

i=1ri=r1r&ThinSpace;&ThinSpace;&ThinSpace;&ThinSpace;(r&lt;1)31 \sum_{i=1}^{\infty}{r^i=\frac{r}{1-r}\,\,\,\,\left( |r|&lt;1 \right)} (3-1) i=1∑∞​ri=1−rr​(∣r∣<1)(3−1)

r1|r|\geqslant 1∣r∣⩾1时,上述的求和表达式不收敛。

借助式(3-1)与微分的特性,我们还能导出另一条有用的结论。先对(3-1)式关于r进行微分,然后两边乘以r可得到如下等式:

 i=1iri1=1(1r)2 (先微分) \sum_{i=1}^{\infty}i{r^{i-1}=\frac{1}{\left( 1-r \right) ^2}} (先微分) i=1∑∞​iri−1=(1−r)21​

ri=1iri=r(1r)2&ThinSpace;&ThinSpace;(r&lt;1)32 (两边同乘以r)\sum_{i=1}^{\infty}{ir^i=\frac{r}{\left( 1-r \right) ^2}}\,\,\left( |r|&lt;1 \right) (3-2) (两边同乘以r)i=1∑∞​iri=(1−r)2r​(∣r∣<1)(3−2)

最后得到的(3-2)式也是经常会用到的结论,希望读者能掌握这种推导演算思路。

参阅资料

程序员的数学(概率统计

高等数学(同济6版)

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

相关阅读

黄金圈法则:怎样识别真需求和伪需求?

做产品,绕不开「需求」二字。很多产品从0到1需要团队付出很多努力,但如果在把握用户需求的时候出了错误,再好的团队、再牛的执行力、

Excel求和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教程

有网友问到excel中能不能用函数求和,excel函数是很强大的功能,求和就不在话下了,在常用的Excel操作中,SUM求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函

等比数列求和取余

一、二分+快速幂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om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lom quick(lom a,lom b,lom c)//qu

Excel如何批量求和有什么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计算公司出入账或者一些考试学生分数时候,都需要用到求和,而且数据量大,不能直接口算,若是需要求和的位置较多,我们就可以

excel中对整个工作表进行求和的方法

Excel软件依靠其强大的功能,成为一款快速、有效处理函数和公式的优秀软件。表格求和一直都是很多Office菜鸟不断询问的话题,对于刚

分享到: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