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最耀眼的几个产品之一,便是“拼多多”、“抖音”。2017年开始,“互联网下半场”的呼声便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呼声高喊,大家对于流量也越发焦虑了起来。
以下为亲身经历,都说丑话要说在前面
说不出口,只好写出来
曾经在武汉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做市场运营实习,2016年中的时候,每增加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平均在6元左右,北上广地区竞品竞争激烈有时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要15元甚至更高。
到了年底,BOSS把SEM、粉丝通的数据都交给我负责,每周作出优化投放策略。然后我发现从2016年11月到我返校做毕业设计的短短四个月时间里,单个获客成本上升了一倍。
2016年十二月代替BOSS和爱奇艺谈了短期的广告投放,北上两座城市均失守,两周零增长导致投放计划被紧急叫停。
曾经的增长用户手段停滞,新渠道效果又不及预期,望着曾经定下的用户目标,爱说冷笑话的BOSS都自闭了。
焦虑的不是流量,是成本经历过市场运营或者相关运营工作的人都知道,获客成本是衡量一个活动、一个产品推广项目最好的指标。
以上是个人短短的实习经历获取的一些广告价格数据,目前2018年的户均成本、CPC价格已经无从获取,和互联网世界有点脱节了。
传统的广告商比如X度、以及曾经就实习过的X博,在某种程度上都在上调竞价价格,你想获得更多的曝光?好的,提高你的出价。你想获得更高的点击?好的,提高你的出价。
然而,真的穷。
大部分公司是没有那么大手笔能够做到稳定的、长期的广告投放计划。随着广告价格上涨,而广告预算不变或者增长幅度不及广告费用时,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用户才是产品和运营最焦虑的问题。
流量比你想的便宜先说说最近作为用户让我感到头疼的一个产品:拼多多。为什么说他真的烦?拼多多是近年来为数不多围绕熟人朋友圈展开野蛮扩张的一款产品。
当朋友发了一个链接帮他砍价时,真的不好拒绝。而且拼多多也不得寸进尺,只要你微信关注一下公众号或者绑定小程序,就能帮朋友砍价,砍价一下几块钱。也就是说一个熟人转发帮砍价,就把自己的信息几块钱卖了……
通过朋友帮砍价这个玩法并不新鲜,但是当砍价+购物,而且还真的能拿到东西,这就有点意思了。分析一下拼多多目前主营产品的一个分类和2017年国民消费占比情况的一个对比,你会看出一个有趣的结论。
在国民支出的分配中,用于衣着的费用其实只有1238元,用于生活用品及食品烟酒的费用总和却远远超过了衣着服装上的支出,达到了6495元。
2017年国民消费支出情况
结论:拼多多主营的商品,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些用品,并且这项的费用支出占到全年支出的25.4%,远远高出服饰的占比6.8%
这就说明了有大量的用户需求存在于市场上。同时这些用户对于购物平台的APP用户体验是迟钝的,对商品价格是敏感的。
举个例子,我决定买一提卫生纸,淘宝及京东都给包邮,价格完全一样,这时候我选哪家都无所谓。但是如果我遇到另一个平台,不仅包邮,价格还是原来的一半,那么我的选择就会有所变化。
一提卫生纸9.9元,我同学请了7个人帮他砍价,最后零元获得了这提卫生纸。按照获客成本来看,平均获得一个客户微信信息的成本是1.4元。并且熟人推荐,在朋友真的拿到物品后,你甚至会把前两天取关的小程序关联回来……
1.4元,真的是我见过最便宜的几个获客成本之一了……
长尾效应带来的又一成功案例周末有幸研读了网易云音乐如何在QQ音乐、酷狗音乐、天天静听等音乐霸主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故事。
关于网易云音乐的产品分析太多,有兴趣可以知乎搜索:网易云音乐是如何成功的?其营销策略是什么?
或者点击链接直接看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12253
里面提到的一个长尾效应,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长尾效应具体是指什么呢?
长尾效应是指那些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个体的商业价值较低的群体,它们单个的值虽然极低,但是这个长长的尾巴,总和不可小觑。
而长尾之所以常常与互联网、电子商公司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与IT技术的发展使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到达用户的平均成本降到了极低的值。幂率分布在海量产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情形下表现得尤其明显,并且被这些公司较早加以了良好利用。
电商平台的长尾效应
一直被各大电商忽略的一样东西,就是在楼下小卖部就能买到的小物品,虽然利润不大,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波动,但是需求量的总和远远是一个天文数字。
拼多多做大之后,各大电商真正的焦虑来了,曾经被放弃的那些低贡献度的用户,要怎么去挽回?致力于消费升级,却被消费降级的拼多多截糊。
最后说两句拼多多不同于很多APP,商品交易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打折来获客。但是某些功能型APP呢?不是很懂,如果有机会,想做一些没有被大量分析过的APP。
最后给运营打个鸡血,用户会有的,10W+会有的,成功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深入了解运营的第7天,不得不说,运营确实比想象中的更有意思。
始发于简书:忘川122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