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IT技术

记一下机器学习笔记 最小均方(LMS)算法

时间:2019-07-27 23:41:06来源:IT技术作者:seo实验室小编阅读:65次「手机版」
 

lms

这里是《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第三章的笔记…

最小均方算法,即least-Mean-Square,LMS。其提出受到感知机的启发,用的跟感知机一样的线性组合器。

在意义上一方面LMS曾被用在了滤波器上,另一方面对于LMS的各种最优化方式为反向传播算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于是这章书主要是简单介绍LMS算法的原理,并介绍几个简单的最优化方法,然后用物理热力学原理描述LMS算法的学习过程(这个部分太过高深只好跳过)

LMS滤波结构

原理上跟感知机也差不多,也是对包含一组共M个元素的x1,x2,...,xM的输入用一个线性组合器处理,也就是对其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结果y,与期望响应d相比较,获得误差信号e,并由此修正权值,如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比感知机还要简单的,直接将局部诱导域v作为输出y。因此可以表述成:

y(i)=w1(i)x1(i)+w2(i)x2(i)+...+wM(i)xM(i)=∑k=1Mwk(i)xk(i)

或者写成向量的形式:

y(i)=x(i)Tw(i)

w(i)即权值向量[w1(i),w2(i),...,wM(i)]Ti表示迭代次数。

误差信号为期望响应跟输出的差,即:

e(i)=d(i)−y(i)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LMS算法的目标就是找到一组权值向量,使其输出响应跟期望响应最接近。

设立一个代价函数E(w),其对权值向量连续可微,用来描述输出响应跟期望响应的差距,也就是值越小越好。于是我们的目标就是酱紫:

找到一个最优的权值向量w∗,对于任何w都有:

E(w∗)≤E(w)

这是一个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其解决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E(w)=0

也就是:

[∂E∂w1,∂E∂w2,...,∂E∂wM]T=0

一般的解决方法是从一个初始权值向量w(0)开始,不断迭代产生新的权值向量w(i),对于每一个权值向量其代价函数都要小于上一个的代价函数,即E(w(i))<E(w(i−1)),如此往复直到代价函数足够小为止。或者说在一个M维的空间里,从一个点出发,不停地往代价函数减小的方向走,直到走到最低点。

最速下降

也就是反向传播算法梯度下降的基本原理,在每一个位置w(i)求出当前位置的代价函数的梯度g(i),再沿着梯度的反方向(正方向使代价函数增加)移动一段距离成为w(i+1),也就是每次都顺着坡最陡的方向往下走一步。

梯度即为代价函数对权值向量的每一个元素求偏导:

g=∇E(w)=∂E∂w

权值向量的修正为:

w(i+1)=w(i)−ηg(i)

η为一个标量,称为步长或学习率参数,可以理解为沿着梯度方向走的一步的大小。

理论上来说学习率参数η在足够小的时候,才能完全保证权值向量的修正是让代价函数一步比一步小的。但是η太小又会导致收敛速度过慢。

定义代价函数:

E(w)=12∑i=1N(di−yi)2=12∑i=1N(di−wTxi)2

那么就有:

g=∂(12∑i=1N(di−wTxi)2)/∂w=−∑i=1Neixi

其中ei=di−wTxi即误差值。于是权值向量的修正为:

w(i+1)=w(i)−ηg(i)=w(i)+η∑i=1Neixi

N为样本数量。

在R代码实现里依然使用感知机的双月牙二分数据集…这回月牙间距设为-2: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R代码中该点集为X,共有2000个点被分到两个月牙上:

> X
              x1         x2
 [1,]   5.394098 11.3201659
 [2,]  -6.590109  4.3553063
 [3,]   7.481122  4.3304918
 [4,]  -5.727646  8.1037834
 [5,]  -5.526536  6.9770548
 [6,]   1.440511  1.5264444
 [7,]  14.089176 -7.2411777
 [8,]   3.846768 -1.9579111
 [9,]   6.874768 -4.6271839
[10,] -10.922336  2.9085794
...

R中%*%为矩阵相乘符号,t()为矩阵转置。

# X为点的坐标数据集,d为各点的正确分类,即期望响应,值为-1和1。

W = c(0,0) #初始化权值向量
eta = 1e-6 #学习率参数
n = 50       #迭代次数

MSE = c()    #初始化均方差数组

for(i in 1:n){
  y = X %*% W
  e = d - y          #计算分类误差
  MSE[i] = mean(e**2) #记录每一步的均方差

  W = W + eta * t(X) %*% e # 修正权值
}

plot(MSE,type='l',xlab='iteration') #绘制均方差变化曲线

y = sign(X %*% W)
qplot(x1,x2,color=factor(y)) #绘制分类结果

分类结果是酱紫的。毕竟本来就是线性不可分的点集。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的学习率参数设为了一个较小的值1e-6。可见此时权值向量修正的轨迹是很平滑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然而收敛的速度就不太尽人意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接下来将学习率参数η改为一个较大的值7.5e-6: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见权值向量的轨迹从平滑变成了抖动。

而相对的,收敛速度快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牛顿法

最速下降法也可以理解为是拿一个平面去拟合点附近的曲面,而牛顿法则是复杂一些,拿一个二阶的曲面去拟合点附近的曲面。

具体来说就是拿代价函数在权值向量w(i)处二阶泰勒展开(最速下降法可认为是一阶泰勒展开):

ΔE(w)=E(w(i)+Δw)−E(w(i))=gT(i)Δw+12ΔwTH(i)Δw

其中H为Hessian矩阵:

H=⎡⎣⎢⎢⎢⎢⎢⎢⎢⎢⎢⎢⎢⎢⎢⎢∂2E∂w21∂2E∂w2∂w1⋮∂2E∂wM∂w1∂2E∂w1∂w2∂2E∂w22⋮∂2E∂wM∂w2⋯⋯⋱⋯∂2E∂w1∂wM∂2E∂w2∂wM⋮∂2E∂w2M⎤⎦⎥⎥⎥⎥⎥⎥⎥⎥⎥⎥⎥⎥⎥⎥

说白了就是对不同组合的权值求两次偏导。

接着就是要最大化ΔE(w),所以拿上上式右边对权值向量求导后再使之为0:

g(i)+H(i)Δw=0

解得Δw=−H−1(i)g(i)

也就是w(i+1)=w(i)−H−1(i)g(i)

牛顿法的主要问题就是计算复杂度,以及其要求Hessian矩阵H每次迭代里都必须是正定的但这不好保证。

对于代价函数是这样的情况:

E(w)=12∑i=1N(di−yi)2=12∑i=1N(di−wTxi)2

拿代价函数对权值求两次偏导,可以算得Hessian矩阵H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

hij=−∑s=1Nxi(s)xj(s)

其中N为样本数量,s表示第s个样本。

因而Hessian就为:

H=XTX

其中X为样本矩阵,一行一样本一列一属性。

那么训练的R脚本就是酱紫:

H = t(X) %*% X #计算Hessian矩阵

W = c(0,0) #初始化权值向量
n=50

for(i in 1:n){
  y = X %*% W
  e = d - y

  g = - t(X) %*% e 
  W = W - solve(H) %*% g #按照公式修正权值
}

R中函数solve()可以求解矩阵的逆。

结果发现一次迭代就直接走到了最优值。

这里写图片描述

高斯-牛顿法

为了降低牛顿法的计算量同时保证收敛能力又提出了高斯-牛顿法。其优势就是不需要搞两次偏导。

依然是用这个误差平方和一半的代价函数:

E(w)=12∑i=1N(di−yi)2=12∑i=1Ne2i

不过这次就不先拿代价函数,而是拿误差信号ei对权值向量在某一点处作一阶泰勒展开:

e′i(w)=ei(w(n))+[∂ei∂w]T(w−w(n))

这回i表示第i个样本,而n表示第n次迭代

把所有样本的e′i组合成列阵形式,就有:

e′(w)=e(w(n))+J(n)(w−w(n))

其中e′=[e′1,e′2,...,e′N]T,N为样本数量。

Jjacobi矩阵:

J=⎡⎣⎢⎢⎢⎢⎢⎢⎢⎢⎢⎢⎢∂e1∂w1∂e2∂w1⋮∂eN∂w1∂e1∂w2∂e2∂w2⋮∂eN∂w2⋯⋯⋱⋯∂e1∂wM∂e2∂wM⋮∂eN∂wM⎤⎦⎥⎥⎥⎥⎥⎥⎥⎥⎥⎥⎥

说白了就是每个样本的误差信号分别对每个权值求偏导。

那么误差信号就是:

E(w)=12∥e′(w)∥2=12∥e(w(n))∥2+e(w(n))TJ(n)(w−w(n))+12(w−w(n))TJ(n)TJ(n)(w−w(n))

矩阵形式的完全平方公式。两根竖线表示欧几里得范数,也就是常说的向量的模。

现在需要找到一个权值向量使上式最小作为w(n+1),于是对上式对权值向量求导并使之为0,得:

JT(n)e(n)+JT(n)J(n)(w−w(n))=0

解出w作为w(n+1)得:

w(n+1)=w(n)−(JT(n)J(n))−1JTe(n)

这就是高斯-牛顿法的基本型

自然这里还有要求JT(n)J(n)得是非负定的。于是通常会给它加上一个对角矩阵δIδ是一个较小的正数,I是单位矩阵。于是上式就变成:

w(n+1)=w(n)−(JT(n)J(n)+δI)−1JTe(n)

维纳滤波器

然后接着推导。在这里误差信号为ei=di−yi=di−wTxi

于是有∂ei∂w=−xie′i(w)=ei(w(n))−xi

从而Jacobi矩阵为:

J=[−x1,−x2,...,−xN]T=−X

X就是样本矩阵。

另外可知有e=d−Xw

将这些带入到高斯-牛顿法的基本型中可得:

w(n+1)=w(n)+(XT(n)X(n))−1XT(d(n)−Xw(n))

整理之后你会发现w(n)会被消掉,然后就干脆成了:

w(n+1)=(XT(n)X(n))−1XT(n)d(n)

简直可以一开始就一次计算啊。也难怪前边用牛顿法可以一次就收敛。

然后定义X的伪逆为X+=(XT(n)X(n))−1XT。这样就可以表述成最优权值向量为样本矩阵的伪逆乘上期望响应:

w(n+1)=X+d(n)

这就像是《神机》第二章所讲的一次性计算分界的线性最小二乘分类器,所以这也叫线性最小二乘滤波器

当样本数量N趋于无穷时,就成了维纳滤波器。

R语言中用行代码即可算得权值向量:

W = solve(t(X) %*% X) %*% t(X) %*% d

最小均方算法

反正《神机》是过了前面的大堆篇幅之后才开始讲回这章的主题…

其实所谓最小均方算法就是拿均方误差作为代价函数,并使之最小的算法,权值调整方法也是跟最速下降法一致。

只不过不同的是,前面的几个方法都是计算汇总了所有样本的误差再调整,而这里是逐个样本逐个计算误差逐个调整。每一个样本称为一个瞬像。

因为每个样本不同,每次权值调整的方向也不同而近似于随机,但是总体来说都是朝着最优的方向调整的。于是LMS算法也被称为随机梯度算法

因此代价函数就成了:

E(w)=12(di−yi)2=12e2i

称为代价函数的瞬时值。

求偏导后即可得:

∂E∂w(n)=−x(n)e(n)

于是权值调整方式就是这样:

w(n+1)=w(n)+ηx(n)e(n)

η同上为学习率参数。

R代码实现如下:

W = c(0,0) #初始化权值
eta = 1e-4 #学习率参数
n = 5 #进行5轮迭代

MSE = c() #均方根误差记录向量

for(t in 1:n){
  for(i in 1:N){
    e = d[i]-X[i,] %*% W
    W = W + e*X[i,] #修正权值

    E = d - X %*% W
    MSE = APPend(MSE,mean(E**2)) #计算并记录均方差
  }
}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学习率参数设为1e-4。可见在第一轮迭代中就已经收敛。因而在大量样本的数据中LMS的随机梯度方法相比前面几个方法更有性能优势。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是权值向量调整的轨迹。尽管是边抖边走也最终还是走到了最优处,到了目的地之后就在原地做起了布朗运动

学习率退火方案

限制LMS算法性能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率参数η被设为是固定的,更科学的方式应该是一开始大,后面越来越小。

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一个形式,学习率参数应该随迭代次数变化: η(n)=cn。这里c是一个常数。

但是要是c设得比较大,导致一开始的时候η太大咋办?于是就又提出了下面的方式:

η(n)=η01+n/τ

这里η0τ都是可调常数。酱紫就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η不至于过大,而到了后期的时候接近于cn。这里c=η0τ

相关阅读

从 Auto Layout 的布局算法谈性能

原文地址:http://draveness.me/layout-performance/?hmsr=toutiao.io&utm_medium=toutiao.io&utm_source=toutiao.io这是使用 ASDK

决策树算法总结

决策树学习三个过程:1.特征选择。2.构建决策树。3.剪枝 在学习决策树算法时首先需要知道一些基本概念: 信息 这个是熵和信息增益

HMM——训练算法(前向-后向算法)

这几天在学习HMM模型之训练算法,前向后向算法(又称Baum-Welch)。现将一些没有消化的内容记下来,后面再仔细研究。HMM训练描述为:给定HM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1. 概念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是一种进化计算技术(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源于对鸟群捕食

再谈AR中的图像识别算法

转自:http://www.jianshu.com/p/35aec0e907e4之前在《浅谈移动平台创新玩法》简单的猜测了easyar中使用的图像识别算法,基于图片指

分享到: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